原始文章

**重點摘要:** 這項研究評估了使用 ChatGPT 來產生職能治療個案研究的可行性。五個由 AI 生成的神經學個案由十位專家進行審查,專家們對這些個案在真實性、完整性以及教育價值方面都給予高度評價。雖然專家認為這些個案很有幫助,但它們對學生學習的實際影響還需要進一步測試。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篇論文探討卡爾頓大學健康科學本科生使用ChatGPT-3.5的經驗與看法,並比較其與傳統網路資源的可用性。研究中,27名學生參加了隨機對照試驗,透過問卷評估可用性,並從七名參與者的焦點小組中獲得質性見解。結果顯示,學生認為ChatGPT-3.5更易學習與使用,提升了生產力與創意思考能力,但也對其可靠性、準確性及學術誠信表示擔憂。研究強調在健康科學教育中整合AI需有明確政策與最佳實踐,以確保負責任的使用並提升教育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OpenAI的生成式AI模型o1作為虛擬醫療助手(GPT-NS)在周邊神經手術決策中的應用。透過模擬五個臨床情境,AI協助外科醫生處理病歷、診斷和治療計畫,並提供案例摘要。神經外科專家和住院醫師評估GPT-NS的表現,平均得分4.3。雖然AI在理解臨床問題和案例呈現上表現優異,但在診斷排序和治療建議上仍需改進。研究強調專家評估AI輸出的重要性,並建議未來應提升AI能力並整合進手術流程。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ChatGPT 4 Omni在診斷神經認知障礙的準確性,並與早期版本比較。研究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其與臨床醫生的診斷一致性,涉及12,922名老年人,結果顯示有一定的關聯性,但準確性仍不足以獨立使用。第二部分則使用537名老年人的數據,未顯示顯著一致性。結論指出,雖然ChatGPT 4 Omni有潛力,但仍需改進與訓練,以提升其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ChatGPT-4o能為多重健康問題患者產生個人化復健計畫,經專家評分後,大多數只需稍作修正即可用,且在臨床準確性與安全性表現佳,尤其針對呼吸和肌肉骨骼問題。不過,實際應用前還是需要專家把關與調整。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醫學生用 ChatGPT 當虛擬標準化病人練習問診,覺得方便又彈性,對學習有幫助。不過,缺乏表情和情感互動、設計提示有難度,是目前的缺點。大家對 AI 的信任度有提升,但還是認為無法完全取代真人 SP。建議醫學教育要教 prompt engineering,並持續優化 AI。 PubMed DOI

這項德國研究發現,醫師和醫學生用ChatGPT查職業性肺病資料時,在找有害物質等研究任務上表現較好,也覺得自己專業知識有提升。但在臨床決策(像是否通報職業病)時,自己查資料的答對率反而更高。總結:ChatGPT適合輔助醫學研究,但臨床決策還是不能只靠它。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ChatGPT在心理諮詢上的專業度、同理心和人性化表現,跟人類諮商師差不多。不過,AI還是能被辨識出來,主要差異在語境、句子結構和情感表達。研究也提醒要注意透明度、隱私和倫理問題。總結來說,ChatGPT有潛力協助心理健康,但還有不少實務和倫理挑戰要解決。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ChatGPT能快速產出真實的心血管臨床案例,有助於教學情境設計,但內容常有錯誤、資訊不全或不符護理標準。專家審查仍是確保臨床正確性和教學品質的關鍵步驟。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GPT在為有心理症狀的中風患者設計職能治療方案時,內容太籠統、缺乏細節和專業性,分數偏低。雖然在部分方案設計上有輔助潛力,但目前仍無法取代專業治療師,主要受限於訓練資料不足。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22個神經眼科病例,比較ChatGPT(GPT-3.5和GPT-4)和兩位專科醫師的診斷能力。GPT-3.5正確率59%,GPT-4有82%,醫師則是86%。GPT-4的表現已經接近專科醫師,顯示AI有潛力協助診斷複雜眼腦疾病,尤其在缺乏專科醫師的地區。不過,臨床應用前還需要更多驗證安全性與可靠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