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對急性心衰竭需洗腎的病人來說,腎靜脈血流型態如果有改善,通常比較有機會順利停用洗腎;反之,若指標惡化,則較難停用。右心功能較好也有幫助。持續追蹤腎靜脈血流變化,有助於評估腎臟恢復和洗腎管理。不過,這些結果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右心室(RV)過去被視為循環中的被動角色,但現在被認為在血流動力學中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在右心室衰竭(RVF)方面。RVF 與多種心肺疾病相關,預後不佳。針對 RVF 的治療效果不如左心室衰竭(LVF)。這篇綜述探討了 RVF 治療的進展,尤其是與 LVF 共存時的療法,包括新興藥物和設備方案。了解 RV 衰竭的機制對於開發精準醫療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在心臟衰竭患者中相當普遍,約有50%的患者受到影響。心臟衰竭會影響腎臟微循環,但我們對此了解仍有限,因為缺乏非侵入性研究方法和相關動物模型。心臟衰竭和CKD患者常接受心臟手術,使用體外循環(CPB)時,急性腎損傷(AKI)是常見併發症。研究顯示,腎髓質的微循環功能障礙與AKI發展密切相關。本文將彙整相關數據,探討心臟手術中宏觀與微觀循環的變化,以及新生物標記和潛在療法的應用。 PubMed DOI

這項來自CZecking心臟衰竭試驗的分析針對慢性透析患者的肺動脈高壓及右心室-肺動脈耦合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336名透析患者中,有34%出現肺動脈高壓,25%有右心室-肺動脈失耦合。透析通路血流與肺動脈壓的關聯性微弱,但水合狀態與這些參數則有強相關。過度水合與心臟衰竭的盛行率也有顯著關聯,顯示管理體液狀態對預防肺動脈高壓及心臟衰竭進展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sacubitril/valsartan對心臟衰竭及射血分數降低(HFrEF)血液透析(HD)患者的影響。33名HD患者被分為兩組:一組接受sacubitril/valsartan,另一組接受標準治療。12個月後,sacubitril/valsartan組的血管通路流量(Qa)從633.8 mL/min顯著增加到948.8 mL/min,而對照組則無明顯變化。此外,sacubitril/valsartan組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也有顯著改善。研究顯示Qa和LVEF的變化之間有強烈相關性,並建立了預測Qa變化的模型。 PubMed DOI

在ICU接受IRRT的AKI患者中,大約五分之一在第一週內沒達到預定脫水目標的一半。這和透析時低血壓、脫水目標較高及體液平衡偏正有關。未達標者住院天數較長、90天死亡率也較高。總之,IRRT期間脫水目標沒達成很常見,且預後較差。 PubMed DOI

ECMO 在 COVID-19 疫情期間用得越來越多,但常見併發症像急性腎損傷和體液過多會影響治療效果。腎臟替代治療(KRT)能搭配 ECMO 使用,方法和時機各醫院不一樣。這篇綜述整理了 ECMO 患者發生腎損傷的原因、KRT 的選擇,以及兩者合併治療的影響。 PubMed DOI

心臟衰竭和腎功能異常會互相影響、惡化,像是水腫、利尿劑沒效、治療沒到位,都會讓病情更糟。及早發現利尿劑抗藥性,並依個人狀況調整有效治療,有助提升存活率、減少住院、延緩腎功能惡化,也能改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這篇回顧性研究針對需要腎臟替代治療的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發現,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的病人,在90天內發生洗腎依賴和進展到末期腎臟病(ESRD)的風險,比起間歇性血液透析(iHD)明顯低很多。CRRT 可能能更有效幫助重症患者的腎臟恢復。 PubMed DOI

在急性心衰竭合併腎功能異常時,利尿劑抗藥性的定義不一,實際發生率比想像中低。各種治療方式都能有效去除體液壓力,對腎功能指標影響通常很小。腎功能異常不代表會對治療沒效,治療重點應放在確實去除體液壓力,不用太擔心腎功能短暫的輕微變化。 PubMed DOI

對於因急性失代償性心衰竭住院的成人來說,剛入院時體液過多的指標(像CVP、PCWP)越高,腎功能通常越差,住院期間腎功能惡化也越明顯,未來需要洗腎的風險也較高。但住院期間這些指標的變化,和腎功能或洗腎風險沒有明顯關聯。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