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泰國東北農村有6.26%居民罹患原因不明的慢性腎臟病(CKDu),和年紀大、男性、尿酸高、白血球高、血紅素低,以及喝到含鎘、鉛、氟、嘉磷塞等污染地下水有關。多數水樣重金屬超標,顯示環境污染可能是主因,建議後續加強調查。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社區研究調查了Hirakud地區農業的慢性腎臟病(CKD)和不明原因的慢性腎臟病(CKDu)以及貧血的流行率。研究發現,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如鎘、鉻、鉛、砷)在土壤和水中濃度過高,特別是在農民中,CKDu相當普遍。這些有毒物質的飲食暴露增加了非致癌風險,且CKD/CKDu患者中貧血情況也很常見。研究強調環境毒素與腎臟健康之間的密切關聯,提醒需注意這些風險。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是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雖然已有研究將重金屬和微量元素與腎功能下降聯繫,但仍需進一步探討其在CKD發展中的角色。本研究調查基線尿液中重金屬和微量元素濃度與長期腎功能受損及CKD風險的關係。結果顯示,尿液中鉻、鈷、鎳、銅、硒、鉬和碘的濃度較高,與新發IKF或CKD風險增加相關,且銅、銀、鉬和鎘也與快速腎功能下降有關,顯示這些元素可能促進腎功能惡化。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影響全球約15%的人口,斯里蘭卡的CKDu更是流行。這項系統性回顧分析了斯里蘭卡CKDu患者的食物和水質,並探討潛在污染因素。經過文獻搜尋,最終有57篇研究符合標準。結果顯示,食物和水源普遍受到重金屬、農藥及化肥污染,這些腎毒性物質對腎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對當地居民健康構成威脅。研究強調需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污染,以降低CKDu的風險。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已成為重要的健康議題,約20%的病例原因不明。埃及對於無法解釋的腎功能損害的研究相對缺乏。本研究分析了210名血清肌酸酐超過115 μmol/L且接受腎活檢的成人患者,結果顯示腎小球疾病最為常見,佔44.9%。其中,淀粉樣變和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分別佔15.2%和14.3%。43.6%的患者出現不良結果,強調腎活檢在診斷和治療中的重要性,並建議加強預防措施以應對這一健康問題。 PubMed DOI

Mesoamerican endemic nephropathy(MeN)是中美洲常見的慢性腎臟病,特別好發在年輕男性。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加上醫療資源不足和社會污名,常常到晚期才被發現,導致需要洗腎。提升醫療人員和民眾的認識、加強早期篩檢,對降低疾病負擔很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開發了一份10面向的問卷,能有效評估慢性腎臟病成因不明(CKDu)的危險因子,問卷內容效度高(CVI=0.98),內部一致性也很好(>0.7)。在165位成人測試中,發現大家普遍有曝曬太陽、燒垃圾和接觸農藥的情形。這份問卷是辨識CKDu危險因子的可靠工具。 PubMed DOI

加州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就算飲用水中的鈾含量遠低於現行標準,還是會增加女性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雖然砷和腎臟病整體沒明顯關聯,但對年輕人及有心臟病、糖尿病者,風險可能會提高。這顯示現有的鈾安全標準可能還不夠嚴格。 PubMed DOI

1990到2021年,全球15到29歲年輕人慢性腎臟病(CKD)持續增加,發生率、盛行率和死亡率都上升。東南亞盛行率最高,中非撒哈拉死亡率最高。大多數病例和死亡主因是腎小球腎炎或原因不明。全球各地在預防和治療CKD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PubMed DOI

這項美國研究發現,青少年尿液中perchlorate、nitrate和thiocyanate(PNT)濃度較高時,腎功能指標會有變化,且男女及不同污染物影響略有不同。水並非主要暴露來源。結果顯示PNT可能對青少年腎臟健康有負面影響,建議後續要再深入研究。 PubMed DOI

丹麥全國研究發現,約每十位成人就有一位有慢性腎臟病(CKD),新診斷患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在五年內過世。城市和鄉村的CKD發生率和結果不同,但主要跟年齡、性別有關,提醒醫療資源要依各地人口結構調整。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