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篇系統性回顧分析指出,dapagliflozin用於各種心臟衰竭患者,特別是LVEF≤40%時,通常具成本效益。對有糖尿病的患者來說,dapagliflozin的成本效益可能優於empagliflozin。整體結果主要受藥價和心血管死亡率影響。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心臟衰竭(HF)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研究顯示,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特別是dapagliflozin,能顯著降低心臟衰竭伴隨射血分數降低(HFrEF)患者的死亡和住院率。這項研究評估了在巴西公共醫療系統中,將dapagliflozin加入HFrEF標準治療的成本效益。結果顯示,這樣做的增量成本效益比(ICER)為4,136.08美元/QALY,符合巴西的成本效益標準,顯示出其潛在的經濟價值。 PubMed DOI

這項系統性回顧評估了'empagliflozin'在管理保留射出分數的心臟衰竭(HFpEF)方面的效果,並與安慰劑比較。研究團隊從2000年至2023年篩選了1029篇文章,最終納入9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empagliflozin'顯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及住院次數,並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且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該治療對未使用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的患者特別有效,並在不同年齡和性別中效果一致。總體而言,'empagliflozin'對HFpEF患者安全有效。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透過系統性回顧和成本效用分析,評估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在心臟衰竭患者中的增量淨效益。共納入46項研究,41項進行統合分析。結果顯示,將SGLT-2i加入標準三重療法,相較於單獨標準療法,具成本效益,且醫療系統和支付者均顯示顯著的增量淨效益。不過,對於保留射血分數的心臟衰竭患者及低中收入國家患者,經濟效益不明顯。研究建議需進一步探討其在更廣泛社會角度的成本效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在中國心臟衰竭及射血分數降低(HFrEF)患者中,將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加入標準療法的成本效益。研究顯示,SGLT2抑制劑的增量成本效益比(ICER)隨時間改善,從0.5年時的約12,346美元每個調整生命年(QALY)降至2年的9,356美元每個QALY。敏感性分析指出,成本效益受SGLT2抑制劑價格、住院費用及基線健康風險影響。總體而言,對於中國HFrEF患者,加入SGLT2抑制劑被認為是具成本效益的,且長期治療更具經濟優勢,但仍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dapagliflozin對住院心臟衰竭(HFrEF)患者的利尿效果及腎功能影響。研究對象為200名在湘雅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分為標準治療組和dapagliflozin治療組。結果顯示,dapagliflozin組在前5天內的液體攝入與排出差異顯著,尿量及利尿效率較高,且對腎功能受損患者的腎功能影響較小。此外,dapagliflozin組的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更大,顯示其在改善利尿效果及成本效益上優於標準療法。 PubMed DOI

這篇統合分析發現,SGLT-2抑制劑empagliflozin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衰竭成人的死亡率和嚴重不良事件,且不會增加腎損傷、酮酸中毒、低血壓或泌尿道感染風險。整體來說,empagliflozin對急性心衰竭患者來說安全又有效,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佐證。 PubMed DOI

Empagliflozin(SGLT2 抑制劑)對於HFpEF患者能有效減少心衰住院率、改善生活品質,且安全性不錯。不過,目前還沒證實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總結來說,empagliflozin適合用來減少住院和改善症狀,但對死亡率的影響還需要更多研究確認,也要進一步找出最適合使用的族群。 PubMed DOI

SGLT2抑制劑(如empagliflozin、dapagliflozin、canagliflozin)對射出分率保留型心衰竭(HFpEF)患者有明顯好處,不僅能減少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還能改善症狀、生活品質及降低NT-proBNP,且安全性佳。多項大型研究都支持HFpEF患者使用,但不同族群的最佳用法還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篇統合分析顯示,SGLT2抑制劑empagliflozin能有效降低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降14%)及心衰竭住院風險(降30%)。結果支持empagliflozin成為治療心衰竭、尤其是高心血管風險患者的重要藥物選擇。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55位收縮功能不全型心衰竭患者的研究發現,dapagliflozin能有效改善心臟功能、降低體重和心跳,並穩定病情,副作用也不多。不過,部分患者腎功能會下降,尤其是年長或心跳較快的人。整體來說,這藥在真實世界下效果不錯且安全性高。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