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對於因 ANCA 血管炎導致末期腎病的病人,腎臟移植比持續透析明顯提升存活率。法國研究顯示,移植後十年存活率達 72%,而透析僅 28%。因此,及早評估並增加移植機會對這類病人非常重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腎臟風險評分(ARRS)在預測65歲以上ANCA相關血管炎(AAV)患者的腎臟存活率的效果。分析192名主要為顯微鏡下多血管炎的患者,結果顯示ARRS能將患者分為高、中、低風險組,且其預測腎病末期(ESKD)的能力較差,特別是高風險患者。研究建議考慮透析狀態可提升ARRS的預測準確性。 PubMed DOI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自體抗體(ANCA)相關性血管炎是一種嚴重的小血管炎症疾病,過去常導致死亡。隨著免疫抑制療法的發展,治療效果有了顯著改善,但藥物毒性仍然是個問題。近期的臨床試驗優化了治療方案,包括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的使用,並對B淋巴細胞功能的理解也改變了治療策略。這份文件整合了內科、腎臟科和風濕病學的最新證據,提供基於證據的臨床指導,旨在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回顧了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 RA)對接受腎臟移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研究比較了77名使用GLP-1 RA至少12個月的患者與2,094名未使用者。主要發現包括:使用GLP-1 RA的患者生存率較高(p=0.049),腎功能改善,尿中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顯著下降(p=0.003),且腎小球過濾率下降速度較慢(p=0.04)。總體來說,GLP-1 RA有助於降低死亡率和改善腎功能,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評估其風險與益處。 PubMed DOI

這項針對50位HSCT後發生CKD的病人研究發現,最常見的腎臟病理型態是TMA和MN。TMA主要造成腎功能異常,MN則以腎病症候群為主。MN病人對治療反應較好,整體五年存活率和腎臟存活率都很高,大多數病人對類固醇合併免疫抑制劑治療效果不錯,尤其是MN病人。 PubMed DOI

ANCA相關血管炎患者心血管風險明顯增加,像是心肌梗塞、中風等機率都較高,除了常見危險因子,還有疾病本身和治療影響。治療時要積極控制心血管風險,也要小心使用免疫抑制劑。雖然治療進步,但長期心血管併發症仍多,顯示需要更好的預測工具和個人化照護。 PubMed DOI

法國大型研究指出,因紅斑性狼瘡腎炎導致末期腎臟病的患者,接受腎臟移植後,死亡風險比持續洗腎低六成,十年存活率也高出許多(83%比60%)。這個好處在各種族群都很明顯,建議應及早評估並轉介腎臟移植。 PubMed DOI

這項法國大型研究分析2009到2020年超過3.4萬名腎臟移植患者,發現5年存活率達89%,移植物存活率85%。大多數人用calcineurin抑制劑等免疫藥物,近年tacrolimus等新藥使用增加,類固醇等則減少。整體治療方式變化不大,成果相當理想,也為未來新療法評估提供重要參考。 PubMed DOI

在英國,腎臟移植失敗後開始洗腎的病人,通常是在醫院、腎功能還不算太差時就開始洗腎,而且多半選擇血液透析。這些人在開始洗腎後的前三個月,死亡風險也比原本腎衰竭才洗腎的人高,顯示他們需要更細緻的照護和管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58位嚴重AAV患者,採用極短期類固醇合併rituximab和低劑量cyclophosphamide治療。大多數人很快達到且維持緩解,腎功能也有改善,副作用(如感染、糖尿病)比傳統長期類固醇療程少。這顯示極短期類固醇療法對高風險副作用患者來說安全又有效,但還需更多對照研究確認。 PubMed DOI

本研究針對AAV-GN病人,發現現有預測腎臟預後的工具效果有限。團隊分析腎臟切片後,找出150個免疫相關基因有顯著變化,並開發出全新12基因分子標記,預測腎臟存活率的準確度大幅優於傳統組織學評分。這項分子標記有望提升AAV-GN病人的個人化治療與預後判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