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可能導致癌症病人高血糖,原因很多,誤診很危險。篩檢頻率要看個人風險(如有無用類固醇、原本糖尿病、血糖或HbA1c)。若出現新高血糖,建議抽血檢查(血糖、C-胜肽、胰脂酶,有時查自體抗體)評估。血糖過高時要查酮體,高風險者應立即送醫,治療則依原因調整。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在癌症治療上有顯著成效,但可能引發腎臟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特別是急性腎損傷(AKI),通常表現為急性間質性腎炎(AIN)。美國腫瘤腎病學會(ASON)發表的立場聲明探討了ICI-AKI的發生率、風險因素及臨床特徵,並提出新的診斷方法和潛在生物標記。聲明中還提供了評估和管理ICI-AKI的臨床指導,並討論了在特殊族群如腎臟移植受者中的應用及未來研究方向。 PubMed DOI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在癌症治療中越來越受重視,但可能引發嚴重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如急性腎損傷(AKI),主要由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ATIN)和腎小球腎炎引起。目前對於ICI-AKI的管理指導仍不夠完善,特別是治療後再使用ICIs的安全性。ATIN是最常見的病理,主要治療方式為皮質類固醇,腎小球腎炎則常用rituximab。重新開始使用ICIs時,需採取多學科合作,根據個案情況做出決策。 PubMed DOI

這個案例講述了一位58歲女性,患有1型糖尿病(T1D),在癌症治療中出現此病。她的抗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最初為陽性,血糖透過口服藥物控制。診斷為子宮內膜癌後,她接受了pembrolizumab和lenvatinib的聯合療法,期間血糖顯著上升,開始使用胰島素。GADA水平波動,C肽逐漸下降但未至零,顯示胰腺仍有部分功能。此案例顯示T1D發作速度較慢,且lenvatinib可能延緩糖尿病進展,並暗示遺傳易感性。整體而言,癌症治療與自體免疫性糖尿病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 PubMed DOI

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症對癌症患者影響深遠,會導致預後不佳及生活品質下降,並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某些癌症治療可能加重此綜合症。這篇綜述探討了CKM的潛在機制及新療法策略,包括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等藥物,並強調飲食與生活方式的調整。有效管理CKM對改善癌症患者的整體生存率及生活品質至關重要,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以發展個性化的預防與治療方案。 PubMed DOI

重症兒童在接受CKRT時,第一週常出現高血糖,且血糖平均值若達180 mg/dL以上,會明顯增加90天內死亡或腎功能不全的風險。血糖每多10 mg/dL,風險就多3%。目前還不確定積極控制血糖是否能改善預後,需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發現,第二型糖尿病癌症病人在化療期間使用SGLT2抑制劑,死亡率和因心衰竭住院的機率都比較低。不過,還需要更多大型隨機對照試驗,才能確定這類藥物對癌症病人心血管保護的效果和安全性。 PubMed DOI

GLP-1受體促效劑在美國越來越常用於糖尿病和減重,許多癌症病人也會用到。這類藥物會影響新陳代謝,可能改變癌細胞行為和治療效果。有研究認為GLP-1RAs對癌症治療有幫助,但也有人擔心會加重癌症病人的肌肉流失。這篇綜述整理了相關研究現況。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發現,糖尿病合併癌症且接受心臟毒性治療的患者,使用SGLT2抑制劑能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心衰竭住院、心律不整及不良事件。SGLT2抑制劑有望預防心血管併發症並降低死亡率,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佐證。 PubMed DOI

癌症患者常因治療增加心臟和腎臟問題風險。SGLT2抑制劑(如empagliflozin、dapagliflozin)原本用於糖尿病,現在證實對心腎都有保護力,連非糖尿病患者也有效。這類藥物能減少發炎、改善心臟能量代謝,有望成為癌症患者心腎保護的重要新選擇,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PubMed DOI

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胰島素缺乏型糖尿病患者使用SGLT2抑制劑,發生酮酸中毒的風險較高,尤其是HbA1c超過9%、BMI小於等於25,以及已用胰島素者。醫師開立SGLT2i時,這些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並密切追蹤。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