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針對中國兒童aHUS的研究發現,只有兩成有相關基因突變,但超過一半有factor H自體抗體(多伴隨CFHR1基因缺失)。CFHR5的p.V170M變異也較常見。CFH基因突變者腎臟預後最差,沒用補體抑制治療時一年存活率僅45%。同時有factor H自體抗體和CFHR1缺失的兒童復發率更高。整體來說,基因背景對預後影響很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症(aHUS)是一種罕見且進展性疾病,若不治療可能導致器官損傷或死亡。Ravulizumab是一種新型補體抑制劑,能持續抑制補體C5,但目前缺乏從eculizumab轉換至ravulizumab的真實世界數據。全球aHUS登記處的研究分析了60名轉換患者,發現22%有致病性補體變異。治療期間報告了20起不良事件,但無重大不良反應,腎臟和血液學參數穩定。這項研究顯示ravulizumab在aHUS患者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PubMed DOI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aHUS)是一種與補體系統失調有關的疾病,通常需要終身使用補體抑制劑eculizumab治療。近期報告中,兩名因遺傳性Factor H缺乏而接受此療法的女孩出現不尋常的骨骼症狀,包括骨痛和關節炎。影像檢查顯示骨軟骨炎,並且有C3c的積累。這些變化可能是eculizumab的副作用,或與Factor H缺乏有關。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aHUS與骨骼健康的關聯及eculizumab對骨代謝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補體活化產物及基因多型性在志賀毒素相關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STEC-HUS)中的角色。分析44名STEC-HUS患者、12名STEC陽性腹瀉兒童及72名健康對照,發現STEC-HUS患者的C3a、C5a和sC5b-9水準顯著高於其他組別,且重症病例的sC5b-9水準最高。雖然基因分析未顯示顯著差異,但重症組有特定風險單倍型。研究強調補體替代途徑在STEC-HUS中的活化,並建議FHR-1作為未來研究的潛在目標。 PubMed DOI

補體抑制的引入改變了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症(aHUS)的治療方式。我們利用C3^D1115N小鼠模型研究此病,並探討C5a-C5aR1軸及膜攻擊複合體(C5b-9)在腎臟疾病中的角色。結果顯示,缺乏C7可完全消除疾病跡象,而缺乏C5aR1雖降低臨床症狀,但仍有血栓性微血管病變。抗C7療法及C5aR1拮抗劑能有效防止疾病進展,但仍有組織學證據顯示疾病存在。研究強調膜攻擊複合體在aHUS病理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Alport 腎病 (AKD) 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影響兒童,具有複雜的遺傳背景和多樣的臨床表現。本研究回顧了2008至2023年間,19歲以下接受基因檢測的患者,發現85名兒童有致病或可能致病的COL4A3-5基因變異。結果顯示,1.2%進展為腎衰竭,7%有腎外症狀。研究還識別了八個新型變異,強調了遺傳確認和風險評估的重要性,以促進及早介入和減緩病情進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702位中國多發性腎囊腫患者,利用次世代定序找出23個相關突變基因,其中10個有致病性變異,診斷出七種遺傳性囊腎疾病,ADPKD最常見。研究還發現63個全新致病基因變異,讓我們對囊腎疾病的遺傳學有更多認識。 PubMed DOI

這項法國大型研究分析了58位因WT1基因第8或第9外顯子變異的Denys-Drash syndrome兒童,發現第8外顯子變異會讓腎病發作更早、腎衰竭和死亡率也較高;第9外顯子的截斷型變異則和Wilms腫瘤較有關。了解WT1基因突變位置,對預後評估和個人化照護很重要。 PubMed DOI

這項多中心研究分析141例TRPC6相關足細胞病變,發現多數患者會出現蛋白尿或腎病症候群,約一半30多歲就腎衰竭。散發性個案惡化較快,特定基因變異(如p.R175W、p.R895C)更易早發腎衰竭。這些結果有助於未來個人化治療發展。 PubMed DOI

CFHR5腎病通常會有血尿和蛋白尿,且多見於男性,腎功能惡化快。這份報告發現一種新的CFHR5變異,患者只有慢性腎臟病,沒有血尿或蛋白尿,症狀像常染色體顯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病。男性病人腎功能惡化也很快,腎臟切片顯示腎小管和血管受損,但腎小球正常。 PubMed DOI

在類固醇抗藥性腎病症候群的兒童中,發病時血清白蛋白濃度較高(2.3 g/dL以上)有助於預測是否帶有基因變異。約有21%病童有基因變異,這些人對免疫抑制治療效果較差,五年腎臟存活率也較低。相較之下,病理特徵參考價值不高。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