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VITAL-HF 臨床試驗評估遠端數位照護,是否能讓心臟衰竭(HFrEF)患者比傳統照護更快、更有效地調整藥物。178 位病人隨機分組,6 個月內優化治療,主要看藥物使用和劑量變化。這研究有助了解數位照護能否安全提升治療效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心臟衰竭患者在心臟科診所接受指導性醫療療法(GDMT)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顯示,GDMT的使用率從21%提升至88%,且藥物劑量達成率顯著提高,HF症狀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也有明顯提升。整體來看,快速實施GDMT在門診中是有效且安全的,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結果。研究者建議進一步探討GDMT在HF護理中的應用。 PubMed DOI

OPTIMA-HF 註冊資料庫旨在收集有關意大利慢性心臟衰竭 (HF) 的數據,特別是針對心臟衰竭伴隨射血分數降低 (HFrEF) 的患者。研究分為兩個階段:回顧性分析 (T0) 和前瞻性分析 (T1)。在 T0 階段,共有 2110 名 HF 患者,65.9% 被診斷為 HFrEF。雖然大多數患者接受了建議的藥物治療,但不到 50% 的患者獲得最佳聯合療法,且許多患者未達到建議的劑量,顯示出改善治療策略的必要性,以提升 HFrEF 患者的預後。 PubMed DOI

慢性心臟衰竭(CHF)是一種嚴重疾病,患者五年內死亡率高達50%。新療法如ARNIs和SGLT2is已顯示能降低死亡和住院率,但尚不清楚快速啟動這些療法是否比傳統逐步方法更有效。本研究將比較在四週內快速啟動多種心臟衰竭療法與傳統方法的效果,參與者為穩定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並將追蹤五年以評估療效和安全性。目前研究正尋求倫理審批和資金支持,目標是提供臨床實踐的指導。 PubMed DOI

這項巴西研究發現,心臟科醫師用遠距醫療支援基層醫師管理心衰竭病人是可行的,大家普遍能接受,但病人怕少了專科醫師面對面看診,基層醫師覺得工作變多,心臟科醫師則擔心這模式難長久。臨床效果有限,有些用藥有進步,但部分指標反而變差。多數人偏好非同步平台。建議未來研究要解決參與度和資料遺漏問題,並考慮擴大規模。 PubMed DOI

荷蘭TITRATE-HF研究發現,對新診斷的HFrEF患者,臨床上快速啟動並加量四種心衰竭藥物是可行的。約一半患者六週內用齊四藥,六個月後三分之二持續服用,但很少人能達到建議最高劑量,主因是副作用和醫師對低劑量的接受度。多數停藥因副作用,但再嘗試通常可行。持續積極調整劑量對治療很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針對因急性失代償性心衰竭住院且射出分率降低的病人,住院時開始或調整指引建議的藥物治療是安全的,能有效改善血壓、心跳和功能狀態。已經有在用這些藥物的病人,腎功能變化較明顯,需多加注意。結果支持住院期間就應積極開始或優化治療。 PubMed DOI

DAPA ACT HF-TIMI 68試驗是一項國際大型隨機雙盲研究,評估急性心衰竭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間開始用dapagliflozin,是否能比安慰劑更有效降低2個月內心血管死亡或心衰竭惡化的風險。這是首個針對急性心衰竭住院期間啟用dapagliflozin安全性與效果的大型臨床試驗。 PubMed DOI

DIGIT-HF 研究收納的心衰竭病患症狀比近期其他 HFrEF 試驗更嚴重,且更多人有裝 ICD/CRT,基礎藥物治療使用率也很高。這項試驗是在有症狀的 HFrEF 病患中,比較 digitoxin 與安慰劑加標準治療的效果。 PubMed DOI

心臟衰竭很常見,診斷靠臨床評估和檢查,治療則有藥物、手術和生活調整,強調多專業團隊合作。居家照護配合遠距醫療和APP,效果跟門診差不多,但還有資源和流程標準化的問題。完整的照護手冊能幫助病人和醫療團隊在家更有系統地管理心臟衰竭。 PubMed DOI

雖然醫療進步,心臟衰竭治療效果還是不理想,主要是指引建議的藥物沒被廣泛使用。新科技像遠距監測,有助於早期發現病情惡化。只要及早、持續用藥,再搭配數位健康工具,有機會改善病人預後。這篇綜述強調,心臟衰竭照護要結合先進治療和科技,才能真正進步。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