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自2022年夏天起,歐洲多國移民收容中心爆發毒素型白喉桿菌感染,主要為皮膚型,也有呼吸道感染及一例死亡。分析363株菌株,發現疫情來自多個來源並有跨國傳播。有些菌株對紅黴素和青黴素有抗藥性,恐影響標準治療。這次疫情提醒大家要警覺抗藥性問題。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多重藥物抗藥性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對全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導致高病率和死亡率。像大腸桿菌、克雷白氏菌、綠膿桿菌和巴斯德氏菌等細菌特別令人擔憂,因為它們能發展抗微生物抗藥性。為了應對這個挑戰,已開發出新診斷技術,能快速識別抗藥性,並利用生化、分子、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等方法。此外,過去十年也推出了幾種新抗生素,改善了治療這些難治感染的選擇。 PubMed DOI

Mpox於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首次被識別,主要集中在中非和西非。2024年8月13日,非洲疾病控制中心宣布此病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隨後WHO也發出全球警報。從2022年到2024年,非洲12國共報告45,652例病例,導致1,492人死亡,病死率3.3%。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病例佔88%,顯示疫情嚴重,需加強公共衛生措施,如檢測、追蹤和疫苗接種,以防止疫情擴散。 PubMed DOI

一種新的猴痘病毒株Clade Ib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爆發,導致國際疫情。2024年5月至10月的研究中,510例疑似病例中有80%經PCR檢測確診。病例主要集中在5歲以下兒童和15至34歲的年輕人。大多數患者曾接觸確診病例,合併症較少。常見症狀包括皮膚病變和淋巴結腫大,成人中生殖器病變特別高。住院治療中有兩人死亡,強調需更新公共衛生策略以保護脆弱群體,如孕婦和兒童。 PubMed DOI

在2013至2022年間,美國10個州的侵襲性A群鏈球菌(GAS)感染率顯著上升,報告21,312例病例,導致1,981人死亡。大多數病例出現在男性,65歲以上的年齡層風險最高,但18至64歲成人的增幅最明顯。美國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的感染率較高,脆弱群體如無家可歸者和長期照護機構居民的感染率也上升。此外,對大環內酯類和克林黴素不敏感的GAS分離株增加,從2013年的12.7%上升至2022年的33.1%。這些結果顯示需要加強對GAS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特別是針對高風險人群。 PubMed DOI

一份針對歐洲腎臟科醫師的調查發現,多數醫師會為無保險移民提供透析,但很少安排腎臟移植。主要困難有語言不通、病史不完整及病患未來不確定。許多醫師不清楚官方指引,團隊壓力大,但仍認為照顧這些病患是道德責任。法律規範不一,導致照護不一致。 PubMed DOI

美國研究發現,若兒童疫苗接種率下降,麻疹、小兒麻痺症等已消除疾病恐再爆發大流行。即使現有接種率,麻疹約21年內也可能再度流行。若接種率降10%,25年內恐增逾1100萬病例,降50%甚至恐致數千萬病例、超過15萬人死亡。維持高疫苗接種率對防止這些疾病復發非常重要。 PubMed DOI

在義大利摩德納,移民洗腎患者占18.2%,多來自非洲。他們開始洗腎年齡較小,常晚期才被轉介,且多用臨時血管通路。多數人在來義大利前不知道有腎病,僅三分之一有接受腎臟移植評估。雖然面臨這些困難,移民自評生活品質較好,焦慮憂鬱也較少,和本地患者在慢性病發生率上沒明顯差異。 PubMed DOI

這是首例報告*Enterococcus raffinosus*腦室炎合併*Strongyloides*超感染,發生在一位免疫抑制的澳洲原住民男性。因抗藥性*E. coli*感染導致敗血性休克,診斷延遲。經MRI及腦脊髓液培養確診,治療後完全康復。此案例提醒,來自高風險地區的敗血症患者應及早給予ivermectin,並注意糖尿病、營養不良等風險因子。 PubMed DOI

一名64歲女性,過去有神經囊蟲病,最近因開始使用semaglutide後,出現罕見的命名失語症,檢查發現是NCC再度活化。治療後症狀改善。這提醒醫師,對有潛伏感染史的病人,使用新代謝藥物時要特別留意,並需更多研究評估藥物對潛伏寄生蟲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像 GPT-4 這類大型語言模型,能準確從社群貼文判斷結膜炎疫情的類型、規模和原因,表現有時甚至比人類專家還好。雖然敏感度還有進步空間,但 LLM 未來有機會協助自動化公共衛生監測,幫助及早發現疫情並提醒相關單位。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