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DAPA-HF 次分析發現,心衰竭合併射出分率降低(HFrEF)患者,若血中 VCAM-1 濃度較高,預後較差,包含心衰竭惡化、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這關聯即使調整其他風險因子後仍存在。ICAM-1 則無此現象。Dapagliflozin 可降低不良預後風險,且效果不受 VCAM-1 濃度影響,但無法在 52 週內降低 VCAM-1。VCAM-1 可能反映特定發炎或免疫路徑,與 HFrEF 預後不佳有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empagliflozin',一種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對心肌細胞在高葡萄糖環境下的影響,這與發炎、老化及代謝失衡有關。研究分為三個部分:首先,進行隨機臨床試驗的統合分析,評估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抗發炎效果;其次,透過體外實驗觀察心肌細胞在不同葡萄糖水平下的基因與蛋白質變化;最後,利用生物信息學分析探討其作用機制。結果顯示'empagliflozin'能逆轉高葡萄糖引起的變化,並減少發炎與代謝標記,對心臟衰竭管理提供了重要見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Dapagliflozin(SGLT2i)對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患者的影響,包含113名首次使用該藥物的患者。研究重點在於90天後的內皮功能變化,透過流媒介擴張(FMD)測量。結果顯示,持續服用Dapagliflozin的患者在FMD上有顯著改善,FMD變化為0.05,而未服用的患者則下降-0.05(P < .001)。雖然非糖尿病患者的改善更明顯,但兩組在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IMT)上無顯著差異。總結來說,Dapagliflozin治療有助於改善ACS患者的內皮功能。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 dapagliflozin 在標準療法下對早發心臟衰竭患者的影響。98名患者分為對照組(接受標準療法)和觀察組(標準療法加 dapagliflozin)。經過24週治療,觀察組在心率變異性、sST2、NT-proBNP 及心臟超音波參數上顯著改善,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較低。分析顯示,使用 dapagliflozin 與降低不良事件風險獨立相關。總結來說,早期加入 dapagliflozin 可增強心臟功能,改善患者短期療效。 PubMed DOI

糖尿病全血管病(DPD)是糖尿病的一大併發症,會導致多個器官血管動脈硬化,增加失能和死亡風險。研究建立了單細胞血管圖譜,分析了321,358個細胞,識別出63種細胞類型,特別是內皮細胞在細胞間互動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還探討了心臟與腎臟的互動,發現BMP信號通路對糖尿病心腎併發症至關重要,且SGLT2抑制劑能調節BMP6水平。這些發現有助於未來DPD的預防與治療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炎症在心臟衰竭患者中的影響,特別是透過白介素-6 (IL-6) 和C反應蛋白 (hs-CRP) 來分析。研究發現,IL-6水平較高的患者,心臟衰竭惡化或心血管死亡的風險增加。IL-6從基線到12個月的上升也與不良結果相關。儘管如此,dapagliflozin這種藥物對主要結果仍顯示持續的正面效果,且不受IL-6或hs-CRP水平影響。總之,IL-6和hs-CRP的升高與HFrEF患者的不良結果有關,但dapagliflozin的療效不受這些炎症標記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特別是Dapagliflozin和Empagliflozin,對慢性心衰竭患者炎症的影響。研究涵蓋220名患者,評估了C反應蛋白、紅血球沉降率和纖維蛋白原等炎症指標。結果顯示,接受SGLT2i治療的患者纖維蛋白原顯著降低,顯示出抗炎效果,無論是心臟射血分數降低或保留的患者均有此現象。未接受治療的患者則纖維蛋白原上升。研究建議SGLT2i能有效減少慢性心衰竭中的炎症。 PubMed DOI

冠狀動脈微栓塞(CME)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會影響心臟功能。Dapagliflozin(DAPA)顯示出心臟保護效果,但其在CME中的具體作用尚不明確。研究發現,DAPA能減輕CME引起的心臟損傷,降低心肌發炎和細胞凋亡,並透過提升SIRT1水平來抑制NF-κB信號通路。然而,若與SIRT1抑制劑EX-527同時使用,DAPA的保護效果會被抵消。這顯示DAPA在CME中透過SIRT1/NF-κB通路發揮心臟保護作用。 PubMed DOI

DAPA ACT HF-TIMI 68試驗是一項國際大型隨機雙盲研究,評估急性心衰竭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間開始用dapagliflozin,是否能比安慰劑更有效降低2個月內心血管死亡或心衰竭惡化的風險。這是首個針對急性心衰竭住院期間啟用dapagliflozin安全性與效果的大型臨床試驗。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同半胱胺酸、fetuin A和visfatin能幫助診斷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臟衰竭,而visfatin和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則可預測再住院風險。生物標記分析有助於提升empagliflozin治療患者的診斷與預後,但還需要更多大型、長期研究來證實臨床效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治療一年後,擴張型心肌病變合併射血分率降低型心衰竭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和心臟功能都有明顯進步。不論用哪種藥或病因,效果都差不多,且血管功能改善和心衰竭住院次數減少有關。顯示SGLT2抑制劑除了心臟保護,還有額外的血管保護效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