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重點整理:** 在Omicron疫情之後的時期,對於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來說,若只是輕症的COVID-19感染,並**不會**顯著增加長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風險。這表示,對這個高風險族群來說,輕症COVID-19並不會帶來更差的長期預後。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接受血液透析的疫苗接種者感染COVID-19後,若年齡超過60歲或有肺部疾病,住院風險較高。第三劑疫苗可降低重症加護病房入院風險。透析患者相較一般人口,住院率和重症加護病房入院率較高。儘管第二變種增加感染率,但對這群體影響較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COVID-19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長期影響,特別是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及腎衰竭風險。研究涵蓋802名來自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患者,追蹤約三年。結果顯示,COVID-19患者的年均eGFR下降率為-2.05 ml/min/1.73m²,顯著高於對照組的-1.35 ml/min/1.73m²,雖然整體腎衰竭風險無顯著差異。研究建議需進一步探討此下降是否會增加腎衰竭風險。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住院COVID-19患者中相當普遍,可能造成短期及長期的健康問題。研究顯示,409名患者中有60.4%經歷AKI,隨訪兩年後,31.8%腎功能下降,27.9%死亡。重大不良腎事件(MAKE)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60.9%和6.1%。年齡、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病是MAKE的獨立預測因子,而年齡及腫瘤病變則影響死亡率。結果顯示,AKI與COVID-19患者的長期腎功能下降及死亡率增加有關。 PubMed DOI

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面臨較高的COVID-19風險,且對疫苗反應不佳。一項針對55名HD患者的研究顯示,儘管大多數已接種至少兩劑疫苗,但在50週的追蹤中,中和抗體水平未見改善,且低於健康對照組。只有56%的患者在BA.1/2波後有陽性T細胞反應,抗體與T細胞反應不一致。曾感染COVID-19的患者抗體反應稍高,但T細胞反應無變化。研究強調需為這群脆弱患者更新疫苗及持續防範措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COVID-19對巴西重症監護病房病人急性腎損傷的影響,發現COVID-19病人的急性腎損傷發生率高達79.7%,且嚴重程度也較高。若出現腎損傷,住院天數中位數為11天,且需要機械通氣的比例更高。感染COVID-19使得發展腎損傷的風險增加一倍,死亡風險也顯著提高。研究強調在疫情期間,特別是資源有限的環境中,需有效管理腎臟併發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SARS-CoV-2感染對腎臟移植受者的長期影響,分析了362名患者,分為COVID-19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COVID-19顯著影響移植物功能,尤其是重症患者。高血糖和低血紅素與重症肺炎有關,而使用他克莫司的患者重症風險較低。某些臨床指標如咯血和淋巴細胞計數低,與不良預後相關。總之,COVID-19的嚴重程度與腎臟移植物預後呈負相關,強調了監測和管理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對需要血液透析且有貧血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使用erythropoietin治療,發生重大心血管和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比roxadustat低,兩者的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則差不多。erythropoietin在心血管安全性上可能較佳。 PubMed DOI

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心臟病、中風和腎衰竭風險大增,甚至比一般人高出一到兩倍。部分糖尿病藥物有助預防併發症,但住院時用胰島素反而可能效果較差。接種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和長期併發症風險,雖然有少數副作用,但利大於弊。未來還需持續追蹤心腎健康狀況。 PubMed DOI

每週洗腎三次的病人,遇到透析間隔較長(三天)時,體內容易積水,運動時心肺功能也會變差,從VE/VCO2 slope升高可以看出來。這代表長間隔可能讓心血管風險增加,需特別注意。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非洲地區COVID-19重症患者只要住院時有急性腎損傷(AKI),出院後兩年內腎功能惡化、發展成慢性腎臟病(CKD)的風險明顯提高。AKI是腎臟不良結局的重要預警,康復者尤其有AKI病史者,出院後要定期追蹤腎臟健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