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中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中下段直腸癌患者用機器手臂手術,三年內局部復發率較低,無病存活率也較高,和傳統腹腔鏡手術比起來,整體存活率差不多。另外,機器手臂手術在泌尿、性功能和排便方面表現更好,顯示對這類患者有更好的長期控制和功能恢復。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一項針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道腺癌的第三期隨機試驗比較了兩種治療方法。研究納入438名患者,分為圍手術期化療(FLOT)和術前化放療組。結果顯示,FLOT組的3年整體生存率為57.4%,高於化放療組的50.7%。FLOT組的無進展生存率也較佳,且手術後90天內死亡率較低。這些結果顯示,FLOT治療對改善患者生存結果有顯著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經肛門全系膜切除術(TME)和腹腔鏡TME在中低位直腸癌患者的3年無病生存率。研究在2016年4月至2021年6月於中國16個中心進行,共有1115名患者參加。結果顯示,經肛門TME組的3年無病生存率為82.1%,腹腔鏡TME組為79.4%,顯示經肛門TME效果不劣於腹腔鏡TME。局部復發率和整體生存率也相似。總結來說,經肛門TME在中低位直腸癌患者中提供了相當的長期腫瘤學結果。該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識別碼為NCT02966483。 PubMed DOI

一項二期臨床試驗發現,早期dMMR實體腫瘤(含直腸癌及其他癌症)患者,接受6個月dostarlimab免疫治療後,有約八成達臨床完全緩解,成功免於手術,兩年無復發率達92%。副作用多為輕微且可逆,這種治療方式可保留器官,未來如有需要仍可手術。 PubMed DOI

目前機器人手術在婦科手術的治療效果上,並沒有明顯優於腹腔鏡手術,但它能結合影像導引、3D重建、虛擬實境、AI分析等新科技,有助提升手術安全、效率和訓練。雖然成本高、成效尚未明確,但機器人手術在數位醫療發展中仍是重要推手。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ChatGPT-4在大腸直腸癌治療建議上,和多專科團隊(MDT)有七到八成以上的一致性。年紀大或病情複雜的病人,建議較容易不一樣。整體來說,ChatGPT有機會成為臨床決策的輔助工具,和專業團隊的建議相當接近。 PubMed DOI

最新統合分析顯示,機器人輔助PCI(R-PCI)和傳統手動PCI(M-PCI)在安全性和效果上差不多,但R-PCI能更有效減少殘餘狹窄和輻射暴露。兩者在手術時間、顯影劑用量及重大心臟事件發生率上則沒有明顯差異。 PubMed DOI

一項大型三期臨床試驗顯示,針對可切除的胃癌或胃食道交界處腺癌患者,手術前後在標準FLOT化療基礎上加上免疫藥物durvalumab,能明顯提升無事件存活期,兩年無事件存活率達67.4%,高於單用FLOT的58.5%。病理完全緩解率也較高,且嚴重副作用發生率相近。整體來說,這種合併治療效果更好。 PubMed DOI

對於原本有淋巴結轉移,但新輔助化療後變成淋巴結陰性的乳癌患者,額外做區域淋巴結放射治療,和沒做相比,對降低復發或死亡風險沒明顯差異,存活率也差不多,安全性也沒特別問題。這代表這類患者可能不需要再做區域淋巴結放射治療。 PubMed DOI

全球三期臨床試驗顯示,retifanlimab(抗PD-1抗體)合併carboplatin-paclitaxel化療,可顯著延長晚期鱗狀細胞肛門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9.3個月對7.4個月),雖然副作用較多,但整體安全性可接受,建議成為新的一線標準治療。 PubMed DOI

這項大型世代研究比較肥胖合併糖尿病成人,使用第一代GLP-1受體促效劑和接受減重手術後,罹患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追蹤7.5年後,兩組癌症發生率差不多,GLP-1組並沒有比手術組高,部分風險降低可能跟減少發炎有關。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原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