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一項針對高風險皮膚鱗狀細胞癌患者的三期臨床試驗發現,手術和放療後再用cemiplimab,能明顯提升無病存活率(24個月87.1%,對照組64.1%),也降低復發風險。不過,副作用較多。整體來說,cemiplimab是降低復發風險的有效輔助治療選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胃癌是全球常見且致命的癌症。Sugemalimab,一種全人源抗PD-L1抗體,在針對未治療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癌患者的研究中,與化療聯合使用顯示良好效果。GEMSTONE-303三期試驗進一步評估其療效,結果顯示sugemalimab組的整體生存率和無進展生存率均顯著優於安慰劑組。安全性方面,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可控。總體而言,sugemalimab加化療顯著改善了這類癌症患者的生存結果。 PubMed DOI

Ivonescimab是一種針對PD-1和VEGF的雙特異性抗體,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顯示良好效果。HARMONi-2試驗在中國進行,旨在比較ivonescimab與pembrolizumab在PD-L1陽性晚期NSCLC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398名患者參加,結果顯示ivonescimab的無進展生存期(PFS)顯著優於pembrolizumab(11.1個月對5.8個月)。雖然ivonescimab的3級以上不良事件較多,但整體安全性可控,顯示其作為一線治療的潛力。試驗仍在進行中,最終結果將稍後公布。 PubMed DOI

一項第三期臨床試驗評估了輔助性camrelizumab(PD-1抑制劑)對已完成化療和放療的局部進展性鼻咽癌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試驗於2018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國進行,招募450名患者,隨機分為camrelizumab組(226名)和標準觀察組(224名)。結果顯示,camrelizumab組的3年無事件生存率為86.9%,顯著高於標準組的77.3%。雖然camrelizumab組的不良事件較多,但生活品質未顯著下降,顯示其在治療上有潛力且副作用可控。臨床試驗登記號:NCT03427827。 PubMed DOI

IMvoke010 試驗評估了維持性 atezolizumab 對高風險局部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這是一項第三期、雙盲、隨機研究,共有 406 名來自 23 國的患者參加,接受每三週一次的 1200 mg atezolizumab 或安慰劑,持續一年。結果顯示,atezolizumab 組的中位無事件生存期為 59.5 個月,與安慰劑組的 52.7 個月差異不顯著,且整體生存率相似。研究結論指出,atezolizumab 對這類患者的臨床結果無改善,顯示免疫療法在此群體中的效果有限。 PubMed DOI

一項二期臨床試驗發現,早期dMMR實體腫瘤(含直腸癌及其他癌症)患者,接受6個月dostarlimab免疫治療後,有約八成達臨床完全緩解,成功免於手術,兩年無復發率達92%。副作用多為輕微且可逆,這種治療方式可保留器官,未來如有需要仍可手術。 PubMed DOI

CheckMate 9DW 臨床試驗顯示,nivolumab 加 ipilimumab(免疫治療)用於無法手術的肝癌患者,整體存活期比傳統標靶藥(lenvatinib 或 sorafenib)更長,兩年和三年存活率也較高。雖然免疫治療組早期死亡較多,但嚴重副作用發生率差不多。這結果支持免疫治療成為新的一線選擇。 PubMed DOI

第三期臨床試驗CheckMate 816顯示,針對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前用nivolumab合併化療,5年存活率明顯高於單純化療(65.4%比55.0%),且在多數亞組都有效,特別是病理完全緩解或清除循環腫瘤DNA者。安全性也沒新疑慮。 PubMed DOI

一項大型三期臨床試驗顯示,針對可切除的胃癌或胃食道交界處腺癌患者,手術前後在標準FLOT化療基礎上加上免疫藥物durvalumab,能明顯提升無事件存活期,兩年無事件存活率達67.4%,高於單用FLOT的58.5%。病理完全緩解率也較高,且嚴重副作用發生率相近。整體來說,這種合併治療效果更好。 PubMed DOI

這項三期臨床試驗發現,對於初期治療後病情穩定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lurbinectedin合併atezolizumab作為維持治療,能明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和總存活期,效果優於單用atezolizumab,但血液副作用較多。這組合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全球三期臨床試驗顯示,retifanlimab(抗PD-1抗體)合併carboplatin-paclitaxel化療,可顯著延長晚期鱗狀細胞肛門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9.3個月對7.4個月),雖然副作用較多,但整體安全性可接受,建議成為新的一線標準治療。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