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大約三分之一接受腎臟移植的小朋友,移植後一年內會有持續性的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移植前透析時間越久、血磷越高,風險越大。這會影響移植腎的存活率,但對生長發育沒明顯影響。建議移植前後都要好好管理礦物質骨骼疾病,並定期追蹤PTH數值。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小朋友接受腎移植後,可能會有學業延遲問題。年紀小、接受死亡捐贈腎臟、等待時間長、移植原因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延遲風險。約有14%的患者在移植後一年出現學業延遲,需要額外的學業支持來幫助他們。給予適當支持可以幫助解決或預防這個問題。 PubMed DOI

兒童腎臟移植後的旅程充滿挑戰,包括醫療併發症、頻繁住院、飲食限制及心理健康問題,如憂鬱和焦慮等。此外,這些小患者也可能面臨神經發展障礙,影響認知和心理社會適應。為了有效應對這些需求,採用多學科照護模式是必要的,但目前缺乏相關實施的文獻。本篇回顧探討這些孩子及家庭的心理社會和神經發展困難,並討論風險評估及潛在介入措施,以改善病患照護和術後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236名接受腎臟移植的兒童中,41%出現呼吸併發症。這些問題包括臨床疾病和肺功能異常,7%有阻塞性損害,6%有限制性損害,24%肺擴散能力下降。年齡超過3.5歲及使用basiliximab的兒童風險較低,而免疫缺陷、男性、BK病毒陽性及舒張期高血壓則風險較高。影像檢查中常見支氣管擴張。研究建議對有呼吸症狀或風險因素的兒童進行定期監測,以防止肺損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影響小兒腎臟移植(KTx)受者生長的因素,特別是血漿重碳酸根(HCO3<sup>-</sup>)水平及鹼性治療的影響。分析2147名KTx受者的資料後,結果顯示HCO3<sup>-</sup>水平與生長無顯著關聯,雖然較高的HCO3<sup>-</sup>可能與生長減少有關。活體捐贈、腎小球病及使用重組生長激素等因素則與生長正相關,而糖皮質激素治療和移植物排斥則有負面影響。鹼性治療對生長結果無顯著改善。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病(CKD)、腎病綜合症(NS)及接受腎臟移植(KTR)兒童的口腔健康。結果顯示,CKD 1-3期、4-5期及KTR兒童的牙菌斑和牙釉質缺陷較多,但CKD 4-5期與KTR在蛀牙方面無顯著差異。CKD 1-3期的兒童蛀牙得分低於對照組,而NS兒童的口腔健康則與健康同齡人無顯著差異。研究建議CKD和KTR兒童應定期接受牙科檢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兒童腎臟再移植需求的上升,分析了51名接受第二次移植的男童。研究發現,先天性腎臟異常是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且部分患者體重在20公斤以下。第一次移植失敗多因非免疫性因素,如血管血栓。第二次移植採用不同的臨床策略,使用thymoglobulin、tacrolimus和mycophenolate,並加強抗凝治療。結果顯示,第二次移植後患者存活率達100%,移植物存活率在1年和3年分別為88%和83%。整體而言,兒童腎臟再移植的效果良好,是有效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最近的研究顯示,兒童在接受預防性腎臟移植時,越來越多在較高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下進行,特別是15 ml/min/1.73 m²以上。分析2006至2019年1,514名兒童的數據發現,隨著時間推移,接受較高eGFR移植的機率增加了55%。不過,研究也指出,無論eGFR高低,移植物失敗或死亡的風險並無顯著差異,顯示生存結果未隨eGFR改善而提升,需進一步探討這一趨勢的影響。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變常會惡化到末期腎臟病,腎臟移植是最佳治療。糖尿病患者若同時做胰臟和腎臟移植,可同時改善糖尿病和腎衰竭,但手術風險較高。糖尿病移植者併發症、死亡率都比非糖尿病者高,心臟問題是主要死因。移植後新發糖尿病也要注意,和年齡、肥胖、家族史等有關。降血糖藥物安全性還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在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後越來越常見,約有一成病人在半年內發生。年紀較大、血液疾病拖比較久,會增加CKD風險;但如果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反而比較不容易得CKD。隨著HSCT存活率提升,CKD已成為重要共病,需特別注意高風險族群。 PubMed DOI

腎臟移植患者常有貧血和缺鐵問題,卻常被忽略,影響生活品質和移植成效。這些問題在移植患者比一般腎臟病患者更常見,成因也不同,但治療方式卻沒分開討論。缺鐵要積極檢查和治療,但靜脈鐵劑有副作用風險。血紅素目標可能要比一般患者高,但還需更多研究。建議避免輸血,並呼籲應有專屬的治療指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