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睪丸癌多發生在15到44歲男性,是這年齡層最常見的癌症,95%屬於生殖細胞腫瘤。本文整理了流行病學、症狀、治療、追蹤及未來發展,並針對不同期別與類型的治療策略及復發治療做詳細說明,提供臨床醫師與研究人員最新的照護指引。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癌症治療相關心臟功能障礙(CTRCD)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某些有效的癌症治療(如蒽環類藥物和trastuzumab)可能引發心血管副作用。雖然這些治療能提高存活率,但也可能導致心衰竭和心律不整。CTRCD的成因包括氧化壓力和線粒體功能障礙等。近期的進展使得透過心臟生物標記物和影像技術能早期檢測CTRCD,並且使用心臟保護劑有助於降低其發生率。這篇綜述強調腫瘤科與心臟科醫生合作的重要性,以改善病患的整體健康。 PubMed DOI

睪丸癌是美國15至40歲男性中最常見的腫瘤,每年約有10,000個新病例。大多數為生殖細胞腫瘤,主要分為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腫瘤。診斷平均年齡為33歲,風險因素包括隱睪症、家族史及不孕等。最常見症狀是無痛的睪丸腫塊。診斷需透過病史、身體檢查及超音波等,早期介入對預後至關重要。治療方式依據腫瘤類型及分期,通常需多學科合作,並考慮長期影響。及時診斷和適當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中最常見的非皮膚癌,2024年預計將有299,010個新病例和35,250人死亡。全球男性中,前列腺癌為第二常見癌症,2022年新病例達1,466,680例。大多數為腺癌,診斷年齡中位數為67歲,遺傳因素影響風險超過50%。高風險患者可選擇放射治療或根治性切除,治療後仍有部分患者可能轉移。轉移性前列腺癌主要透過雄激素剝奪療法管理,並可搭配新型藥物以提高生存率。 PubMed DOI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高級別的神經內分泌癌,發病率在美國約為每10萬人4.7例,預後不佳,五年存活率僅12%到30%。主要風險因素是吸煙,95%的患者有吸煙史。症狀包括咳嗽、呼吸急促等,但約60%的患者在診斷時無症狀。小細胞肺癌分為局限期和廣泛期,治療方式不同。局限期可透過手術或化療治療,生存期可達55.9個月;廣泛期則以化療為主,生存期約12到13個月,復發率高。早期檢測至關重要。 PubMed DOI

胰臟癌是一種侵襲性極高的疾病,預後不佳,平均存活期約4個月,5年存活率僅13%。有家族史、特定基因突變或高風險的管內乳頭狀黏液瘤患者應定期監測,因為他們罹患此病的風險較高。治療主要是化療和外科手術,但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不多。多藥化療已證實能提高轉移性胰臟癌患者的存活率。預測到2030年,胰臟癌可能成為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因此亟需新療法。 PubMed DOI

睪固酮對男性健康很重要,真正缺乏時補充有幫助。年長男性補充睪固酮可改善性功能、貧血、骨密度,還能降低糖尿病風險,安全性也不錯。不過,是否能預防失能、骨折或失智,還需要更多研究,尤其是有在用減重藥的人。未來的大型臨床試驗有望解答這些疑問。 PubMed DOI

胃癌在全球很常見,亞洲、南美和東歐特別多,近年50歲以下也有增加。主要危險因子有幽門螺旋桿菌、飲食、肥胖、抽菸和遺傳。早期發現很重要,治療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現在也有微創和免疫治療。未來會強調精準醫療、早期篩檢和多專科合作,提升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發現,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即使還沒到需要洗腎的程度,罹癌風險就比腎功能正常的人高。腎功能越差、年紀越大,風險也會跟著增加。雖然目前還沒找到CKD和特定癌症有明顯關聯,但建議未來癌症篩檢可以針對CKD患者做個別化調整。 PubMed DOI

睪固酮治療和SGLT2抑制劑常一起用於年長男性,但兩者都會增加紅血球數,提升血栓風險,特別是有慢性病的患者。治療時要評估利弊,考慮調整劑量或劑型,並處理其他危險因子。除非特殊情況,不建議用放血處理。若有嚴重腎病合併貧血,這組合反而可能有幫助。 PubMed DOI

約5%的癌症會影響年輕族群,部分治療可能導致不孕或卵巢早衰。現有資料多以間接指標為主,缺乏直接卵巢衰竭數據。CRISP、FDA等工具雖可評估風險,但新療法資訊不足。建議結合真實世界數據、AI文獻回顧、法規強化及實驗室模型,提升年輕癌症倖存者生育保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