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重點整理:** 這份大型法國研究發現,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洗腎病人有接受口腔照護治療,遠低於一般民眾。某些病人特徵以及地區差異會影響誰有接受治療。最重要的是,有接受口腔照護的洗腎病人,他們的死亡風險大約只有沒接受口腔照護者的一半,顯示口腔照護可能有助於提升這群病人的存活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分析了1998至2015年間,血液透析病人的死亡率變化,重點在美國、日本及四個歐洲國家的設施實踐對生存率的影響。結果顯示,歐洲生存率每十年改善13%,日本改善12%,而美國則驚人地改善了47%。改善的主要因素包括Kt/V、磷管理及AV瘻管使用等臨床實踐。研究強調這些實踐對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性,但也指出未測量的病人特徵變化可能影響結果,未來的改善仍需依賴持續的臨床實踐演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病(CKD)、腎病綜合症(NS)及接受腎臟移植(KTR)兒童的口腔健康。結果顯示,CKD 1-3期、4-5期及KTR兒童的牙菌斑和牙釉質缺陷較多,但CKD 4-5期與KTR在蛀牙方面無顯著差異。CKD 1-3期的兒童蛀牙得分低於對照組,而NS兒童的口腔健康則與健康同齡人無顯著差異。研究建議CKD和KTR兒童應定期接受牙科檢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不同階段慢性腎病(CKD)兒童與健康同齡人之間的口腔健康和唾液參數。研究對43名CKD兒童和40名健康對照者進行口腔檢查,並分析唾液樣本。結果顯示,CKD兒童的蛀牙較少,但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唾液流速和抗氧化能力較低。研究強調小兒腎科醫生與牙醫合作的重要性,以改善CKD兒童的口腔健康。 PubMed DOI

這項針對268位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透析時常發生低血糖(每次透析超過3次)會明顯提高死亡率。像BMI、抽菸、喝酒對存活率沒影響,但有糖尿病、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以及透析時低血糖的患者,死亡率都比較高。頻繁低血糖是這類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險因子。 PubMed DOI

每週做兩次血液透析的末期腎臟病患者,猝死性心臟死亡(SCD)最常發生在透析間隔較長(3天)後的透析結束12小時內,以及短間隔後下次透析前的12小時內。SCD佔總死亡人數近29%,顯示特定透析時段風險特別高。 PubMed DOI

洗腎病人如果同時有營養不良、發炎和體液過多,死亡風險會大幅提升。研究建立了一個評分工具,可預測3、5、7年存活率。建議醫師要全面評估這三項狀況,才能更好管理風險、提升預後。 PubMed DOI

在英國,腎臟移植失敗後開始洗腎的病人,通常是在醫院、腎功能還不算太差時就開始洗腎,而且多半選擇血液透析。這些人在開始洗腎後的前三個月,死亡風險也比原本腎衰竭才洗腎的人高,顯示他們需要更細緻的照護和管理。 PubMed DOI

一項針對巴西8,000多名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血液透析過濾(HDF)比高通量血液透析(HD)有更低的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尤其65歲以下效果更明顯,但對感染死亡率沒影響。這顯示HDF有助提升中等收入國家腎衰竭患者的存活率。 PubMed DOI

洗腎病人常有認知障礙,影響生活和自理能力,也增加照護負擔。研究發現,病人常忽略或否認這些問題,醫護和病人都會自行想辦法應對,但都覺得需要更多支持和更好的評估工具。這顯示未來照護上有改善空間,應加強相關資源和管理方式。 PubMed DOI

腎衰竭的年長者常見虛弱和營養不良,無論有無洗腎。研究發現,虛弱會增加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特別是在洗腎患者。保守治療者若有營養不良,死亡風險也會提高。改善營養有助於改善虛弱和營養不良,未來還需更多研究找出有效治療方式。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