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限制性血小板輸注(減少輸注次數)通常跟寬鬆型一樣安全,且多數情況下建議採用,可降低風險和成本。非出血成人化療或移植後,血小板低於1萬才考慮輸注;新生兒消耗性血小板減少但無重大出血,低於2.5萬才輸注。腰椎穿刺低於2萬才輸注。登革熱沒重大出血不建議輸注。大多數手術有特定門檻。每次輸注前都要評估臨床狀況及替代方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氨甲環酸對肝臟切除癌症患者的出血和輸血影響。從2014年到2022年,共有1384名參與者隨機接受氨甲環酸或安慰劑。結果顯示,氨甲環酸組有16.3%需輸血,安慰劑組為14.5%,兩者差異不大。手術出血量也相似,但氨甲環酸組的併發症發生率較高。總結來說,氨甲環酸未能減少出血或輸血需求,卻可能增加術中併發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不同輸血策略對心肌梗塞合併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CKD的不同階段與輸血策略之間沒有顯著互動。對於eGFR低於30的非透析患者,限制型輸血策略的死亡或再次心肌梗塞風險較高。對於eGFR在30到60之間的患者,兩種策略風險相似,而透析患者的風險差異也不大。總體來看,寬鬆型輸血策略在非透析依賴的重度CKD患者中可能更安全。 PubMed DOI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種罕見的骨髓腫瘤,主要特徵是血小板過多,增加血栓和出血風險。美國年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有1.5例,患者中位年齡為59歲。約90%的患者有JAK-STAT信號通路的基因突變,最常見的是JAK2變異。患者面臨動脈和靜脈血栓風險,建議大多數患者每日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以降低風險。高風險患者可考慮使用羥基尿嘧啶進行治療。長期併發症包括骨髓纖維化和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療策略需根據個別風險調整。 PubMed DOI

2019年,AABB針對O型紅血球的使用發布了指導方針,特別提到小兒和新生兒的輸血建議有限。為了了解小兒患者中O型血的使用趨勢,八家美國小兒醫院分析了電子健康紀錄。研究發現142,227次輸血事件中,有67%是將O型血給予A型、B型或AB型患者,且26%的Rh(D)陰性輸血給了Rh(D)陽性患者。最常見的診斷為心血管疾病和鐮刀型細胞貧血。這項研究顯示,透過確定安全使用非O型血的情況,可以改善血液供應管理,解決O型血不足的問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小兒患者在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前的血小板減少症與血小板數量下降的關係,以及這些因素對患者結果的影響,特別是死亡率和重大不良腎事件(MAKE90)。 主要發現包括:在805名患者中,63.9%有血小板減少症,且年齡較小、病情較重。24小時內有33%患者血小板下降30%以上,這組患者也較年輕。雖然單變量分析顯示血小板減少症與死亡率有關,但多變量分析則未顯示此關聯,顯示其他因素可能影響結果。研究呼籲進一步探討血小板減少症的臨床及機械因素。 PubMed DOI

這項大型研究發現,腎病症候群患者實際接受預防性抗凝治療的比例,遠低於2021年KDIGO指引建議。PAC多用於白蛋白極低或有血栓史者,但多數高風險患者未接受治療。成人中DOACs和香豆素類使用率相近,雖然指引未特別推薦DOACs。整體血栓發生率很低,臨床上用藥比指引更保守。 PubMed DOI

iTTP是一種罕見又危險的自體免疫疾病,常見於成年人、女性和黑人。主要因ADAMTS13抗體造成血栓、血小板低下和溶血。常見症狀有神經異常和腹痛。及早用血漿置換、類固醇、rituximab治療能提升存活率,caplacizumab可加速恢復但會增加出血風險。定期監測ADAMTS13並預防性用藥可降低復發。 PubMed DOI

對於已接受PCI並完成DAPT的病人,長期單用P2Y<sub>12</sub>抑制劑(如ticagrelor或clopidogrel)比單用aspirin更能降低心肌梗塞和中風風險,且不會增加重大出血。這是根據五項隨機試驗、逾1.6萬人、約5.5年追蹤的統合分析結果。 PubMed DOI

一項大型國際研究發現,心臟手術時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釋(ANH)這方法,並沒有比傳統做法更能減少病人接受捐贈紅血球輸血的機率,兩種方式在安全性上也差不多,效果沒有明顯差異。 PubMed DOI

這項針對967位TMA患者的研究發現,常用的實驗室指標(如貧血、高LDH、低haptoglobin、血小板低、碎裂紅血球)其實不太能準確診斷大多數TMA,只有在TTP時比較有參考價值。這些指標會漏掉超過一半的TMA病例,尤其碎裂紅血球常常誤導。診斷最準的情況是纖維蛋白原<5 g/l、肌酸酐≥300 μmol/l、凝血酶原時間<90%。單靠這些標準檢查,漏診風險很高。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