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中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長期暴露在PM2.5和PM1等空氣污染物下,腎功能會加速惡化。不過,平時有健康生活習慣的人,腎臟受損的風險明顯較低。這顯示健康生活能減緩空污對腎臟的傷害。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傳統統計模型在評估環境化學物質對腎臟健康影響的限制,並使用先進方法預測慢性腎臟病(CKD)風險。研究人員分析韓國國家環境健康調查中的成年人數據,應用多種機器學習模型,如隨機森林等,與傳統邏輯回歸比較。結果顯示,決策樹算法在預測CKD風險上表現更佳,特別是多氯聯苯153(PCB153)被認為是中年人CKD的強預測因子。研究強調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南韓一項針對30至64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大型研究發現,收入低或收入不穩定者,五年內發展成末期腎臟病的風險較高。持續高收入則風險較低。這顯示經濟狀況和收入穩定性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健康影響很大,強調改善經濟不平等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韓國研究追蹤超過4,000名腎臟和肺部健康者長達8年,發現腎功能和肺功能的下降彼此有明顯雙向關聯,即使排除其他影響因素也一樣。雖然還不確定哪個會先影響另一個,但建議年紀漸長時,腎臟和肺部健康都要一起注意和定期檢查。 PubMed DOI

這項中國研究發現,血脂指標中以AIP(血漿動脈硬化指數)和慢性腎臟病(CKD)及腎功能惡化的關聯最明顯。AIP、三酸甘油脂和殘餘膽固醇越高,CKD風險越高;而HDL-C和LDL-C越高,腎功能惡化風險較低。AIP是最強的預測指標。 PubMed DOI

加州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就算飲用水中的鈾含量遠低於現行標準,還是會增加女性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雖然砷和腎臟病整體沒明顯關聯,但對年輕人及有心臟病、糖尿病者,風險可能會提高。這顯示現有的鈾安全標準可能還不夠嚴格。 PubMed DOI

中國慢性腎臟病(CKD)問題越來越嚴重,主要因為都市化讓糖尿病患者變多。中國腎病網絡2017-2018年報告,分析全國和各省的CKD及透析趨勢,也探討經濟、環境和數位科技的影響,目的是幫助醫療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改善腎臟病照護。 PubMed DOI

這項美國研究發現,青少年尿液中perchlorate、nitrate和thiocyanate(PNT)濃度較高時,腎功能指標會有變化,且男女及不同污染物影響略有不同。水並非主要暴露來源。結果顯示PNT可能對青少年腎臟健康有負面影響,建議後續要再深入研究。 PubMed DOI

空氣污染不只傷害心肺,還會增加慢性腎臟病和腎小球疾病的風險。全球研究都證實這點,但相關機制還有待釐清。因為空污是可控的風險,透過政策和個人努力改善空氣品質,有助於預防或減緩腎臟病惡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非洲地區COVID-19重症患者只要住院時有急性腎損傷(AKI),出院後兩年內腎功能惡化、發展成慢性腎臟病(CKD)的風險明顯提高。AKI是腎臟不良結局的重要預警,康復者尤其有AKI病史者,出院後要定期追蹤腎臟健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2023年加拿大野火產生的空污,讓美國東部和中西部洗腎患者的死亡和住院風險大增。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公尺,死亡風險最高可增至139%。顯示野火空污對腎臟病等高風險族群威脅很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