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在急性心衰竭合併腎功能異常時,利尿劑抗藥性的定義不一,實際發生率比想像中低。各種治療方式都能有效去除體液壓力,對腎功能指標影響通常很小。腎功能異常不代表會對治療沒效,治療重點應放在確實去除體液壓力,不用太擔心腎功能短暫的輕微變化。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目前心臟衰竭的治療主要是使用環利尿劑搭配指導性醫療療法(GDMT),以提升病人的療效。GDMT 包含四種主要藥物:ARNIs、β-阻滯劑、MRAs 和 SGLT2i。環利尿劑如 torsemide、furosemide 和 bumetanide 常用於管理液體過載,特別是晚期心臟衰竭病人。這種結合治療旨在改善生活品質、降低住院率及提升存活率。最近研究強調,應根據病人的臨床狀況來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以達到最佳療效。 PubMed DOI

心腎綜合症(CRS)是心臟與腎臟功能障礙之間的複雜互動,特別在心臟射血分數保留型心衰竭(HFpEF)患者中尤為明顯。主要機制包括中央靜脈壓升高及腎臟血管系統的活化等。新興生物標記如胱蛋白酶C和腎小管損傷標記等,對早期診斷和風險評估有潛力。雖然目前尚無特定治療,但管理策略與射血分數降低型心衰竭相似,且對新療法的研究持續進行。未來在診斷和治療方面有望有更多進展。 PubMed DOI

利尿劑在慢性腎病(CKD)的管理中非常重要,因為它們能促進腎臟排除多餘的鈉,減少血漿容量。CKD會影響腎小管功能,導致鈉排泄困難,進而引發高血壓。為了控制鈉和容量過載,患者需限制鈉攝取並使用利尿劑。噻嗪類利尿劑適合高血壓,而環利尿劑則用於容量過載,常與其他療法搭配。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對於治療利尿劑耐藥的情況也很重要。此外,利尿劑還能幫助診斷腎臟疾病及管理電解質失衡。 PubMed DOI

多項研究探討以利尿劑為基礎的策略,旨在緩解急性心臟衰竭(AHF)患者的症狀及改善預後。作者總結了十二項研究,這些研究檢視不同利尿劑與相關藥物的組合對AHF患者的影響。雖然短期內可緩解呼吸困難及充血症狀,但並未顯示對死亡率或心臟衰竭復發有益。整體來看,雖然加強利尿劑療法可改善短期症狀,但對長期健康狀態的有效性仍不明確。 PubMed DOI

慢性心腎綜合症(CRS)特徵為腎臟對鈉的高度親和性,導致鈉滯留和液體過載,讓管理變得複雜,並影響心腎功能。傳統利尿劑在急性情況下有效,但慢性病例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為神經激素活化和腎臟適應造成抗藥性。 新興治療如SGLT2抑制劑、GLP-1R激動劑及透析方法,提供了新的管理鈉和液體平衡的途徑,特別是腹膜透析對抗藥物抵抗的病例有幫助。這篇綜述強調多學科和個人化的方法,以提升病人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並強調探索多樣化策略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心臟衰竭和腎功能異常會互相影響、惡化,像是水腫、利尿劑沒效、治療沒到位,都會讓病情更糟。及早發現利尿劑抗藥性,並依個人狀況調整有效治療,有助提升存活率、減少住院、延緩腎功能惡化,也能改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SGLT2 抑制劑原本用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現在也被廣泛用於射出分率降低型心衰竭。近期研究發現,住院期間就開始用 SGLT2 抑制劑,不論是急性心衰竭或心肌梗塞後,都能改善治療成效,利尿效果也比傳統治療更好。這篇綜述整理現有證據,討論最佳用藥時機、利尿策略比較及安全性注意事項。 PubMed DOI

對於因急性失代償性心衰竭住院的成人來說,剛入院時體液過多的指標(像CVP、PCWP)越高,腎功能通常越差,住院期間腎功能惡化也越明顯,未來需要洗腎的風險也較高。但住院期間這些指標的變化,和腎功能或洗腎風險沒有明顯關聯。 PubMed DOI

同時有慢性心臟衰竭和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治療很複雜,標準藥物常要調整。新型藥物如ARNI、SGLT2抑制劑、非類固醇型MRA和GLP-1受體促效劑,對心臟和腎臟都有保護力,可改善預後並延緩腎功能惡化。建議及早、個人化選擇治療,才能兼顧療效和安全。 PubMed DOI

這項針對98位急性心衰竭住院病人的研究發現,住院24小時內加用dapagliflozin(SGLT2抑制劑)合併袢利尿劑,比單用利尿劑能更有效減輕鬱血、促進尿鈉排出,且一個月後心臟功能也有進步,但腎功能惡化風險較高。早期合併治療有助於提升短期治療效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