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一項二期臨床試驗發現,針對無法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將 zilebesiran(新型 RNA 干擾藥)加在現有降壓藥上,三個月後能多降 4.5 到 12.1 mm Hg 的收縮壓。雖然 zilebesiran 組副作用(如高血鉀、低血壓、急性腎衰竭)較多,但大多數都很輕微,嚴重副作用很少見。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臟去神經化(RDN)對於未受控高血壓患者,特別是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患者,已證實能有效降低血壓。根據一項分析4,155名接受RDN治療的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後的前六個月內,血壓顯著下降,接下來的30個月內則持續穩定下降。基線血壓較高的患者在隨訪期間的降壓效果更明顯,且某些交感神經活動增強的特徵,如心房顫動和2型糖尿病,與更大的血壓降低相關。這顯示RDN能提供持久的降壓效果。 PubMed DOI

高血壓在心臟衰竭且射血分數保留的患者中很常見,分為控制性、未控制性和抗藥性高血壓。EMPEROR-Preserved 試驗探討了 empagliflozin 對這些患者的影響。研究涵蓋 5,533 名患者,結果顯示,empagliflozin 在抗藥性高血壓患者中初期效果較明顯,但隨時間推移差異減少。整體收縮壓降低,目標血壓範圍內的時間增加,且高血壓緊急情況減少。雖然抗藥性高血壓患者的主要終點更常見,但各類別的治療效果一致,顯示 empagliflozin 的有效性不受高血壓類型影響。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在一項針對洗腎且有高血壓患者的多中心隨機試驗中,sacubitril-valsartan(ARNI)在12個月內比irbesartan(ARB)更有效地降低血壓,尤其是在血液透析的患者身上。兩種藥物的安全性表現相近且都屬於可接受範圍。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四種常見降壓藥,發現單一藥物治療新診斷的輕中度高血壓效果有限,只有約四分之一病人在四週內血壓達標。olmesartan 和 perindopril 效果較好,hydrochlorothiazide 最差。結果支持現行建議,高血壓治療應從合併用藥開始,不建議只用單一藥物。 PubMed DOI

高血壓會讓慢性腎臟病惡化,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SGLT2抑制劑不只保護腎臟和心臟,還能幫CKD患者降血壓約3–5 mmHg,不論有沒有糖尿病都有效。這類藥物的好處不只靠利尿,還有其他機制,對有高血壓的CKD患者特別有幫助,但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雖然現在有治療高血壓的方法,但很多人血壓還是控制不好,特別是難治型高血壓。現在有一些新藥物正在研發,像是aldosterone synthase抑制劑、RNA藥物、利鈉胜肽、雙重endothelin拮抗劑等。未來這些新療法有望讓血壓控制更理想,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PubMed DOI

一項針對285位難治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試驗發現,lorundrostat能在12週內比安慰劑多降7–8 mm Hg的收縮壓。不過,約有5–7%的人會出現高血鉀,所以用藥期間要定期追蹤血鉀。總結來說,lorundrostat降壓效果不錯,但要注意副作用。 PubMed DOI

雖然現在降血壓藥很多,但還是有不少人血壓控制不好,尤其是難治型高血壓。新藥像是非類固醇型抑制劑、aldosterone synthase抑制劑、RNA藥物等,未來有機會減少吃藥數量,也可能提升服藥意願。針對肥胖和糖尿病的藥物也有降血壓效果,未來高血壓治療會更個人化、更有效。 PubMed DOI

南韓一項臨床試驗發現,amiloride在降低抗藥性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效果,跟spironolactone差不多,兩者達標人數也相近。觀察12週下來,amiloride副作用不多,是治療抗藥性高血壓的另一個有效選擇。 PubMed DOI

SGLT 抑制劑(gliflozins)原本用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現在發現也能降血壓、保護心臟和腎臟,特別適合有心衰竭或慢性腎臟病的人。它能調節腎臟鈉處理、荷爾蒙和血管,還有減重和降尿酸的好處。未來有望成為高血壓治療的新選擇,尤其適合多重慢性病患者。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