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中國慢性腎臟病(CKD)問題越來越嚴重,主要因為都市化讓糖尿病患者變多。中國腎病網絡2017-2018年報告,分析全國和各省的CKD及透析趨勢,也探討經濟、環境和數位科技的影響,目的是幫助醫療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改善腎臟病照護。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病(CKD)在亞洲成為重大健康挑戰,因為各國社會經濟狀況和醫療資源差異大。CKD的增加主要因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症的盛行,以及傳統醫藥的使用,還有早期檢測系統不夠完善。許多低中收入國家缺乏CKD登記系統,導致數據不足。為了改善情況,醫療專業人員和政府需合作推動早期檢測,並研究其好處及成本效益,呼籲多方合作,共同應對CKD挑戰。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隨著人口老化和糖尿病增加而惡化。2023年12月1日,來自十個國家的專家在第四屆國際華人腎臟科醫師大會上討論全球透析的負擔。雖然發達國家的腎臟替代療法(KRT)費用只佔醫療支出的2-3%,但末期腎臟病(ESKD)患者卻不到0.5%。ESKD的經濟影響包括直接醫療費用和生產力損失等間接成本。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策略對抗CKD流行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常被忽視,但全球對於減緩其進展的需求迫切。IMPACT CKD微模擬模型研究了CKD的進展,考量臨床事件及合併症影響,並利用腎小管過濾率(eGFR)和尿白蛋白水平評估病情。模型預測到2032年CKD患者將增加7.7%,特別是晚期CKD及透析、移植患者。這將導致水資源使用增加75%、化石燃料耗竭及二氧化碳排放上升,預估成本達19.5億英鎊。這些結果有助於評估健康政策及治療策略。 PubMed DOI

腎臟疾病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影響超過8.5億人,隨著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及人口老化,這個數字還會上升。慢性腎臟疾病不僅影響壽命,也影響生活品質,並與心臟及代謝健康息息相關。為了提高對腎臟健康的認識,歐洲腎臟協會啟動了「強健腎臟工作小組」,推出ABCDE運動,鼓勵大家與醫療提供者討論五個關鍵問題,強調評估腎臟健康的重要性,這是拯救生命的第一步!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正迅速成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預計到2050年將排名第五,尤其在壽命較長的國家如日本和西班牙則可能排名第三。這主要是因為人口老化,年齡增長是CKD的主要風險因素。雖然CKD死亡率預計上升140%,但考慮年齡後降至33%。因此,重點應放在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上,以維持腎臟健康,促進健康老化。日本腎臟學會和歐洲腎臟協會呼籲在老齡化社會中採取行動,強調對老年人腎臟健康的干預重要性。 PubMed DOI

拉丁美洲慢性腎臟病問題嚴重,雖然65%國家有腎臟健康計畫,但內容落差大。多數會針對高風險族群,並和其他慢性病計畫結合。醫護和民眾教育普遍,但只有四成國家有CKD登錄系統,相關法規和病患參與也都偏低。整體來說,區域內急需更一致、全面的腎臟健康政策。 PubMed DOI

1990到2021年,全球15到29歲年輕人慢性腎臟病(CKD)持續增加,發生率、盛行率和死亡率都上升。東南亞盛行率最高,中非撒哈拉死亡率最高。大多數病例和死亡主因是腎小球腎炎或原因不明。全球各地在預防和治療CKD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PubMed DOI

1990到2021年,全球因慢性腎臟病引起的貧血人數幾乎翻倍,雖然盛行率和致殘率略降,但女性和開發中國家影響更大,國際間差距還在擴大。第1型糖尿病合併CKD患者負擔更重。整體來說,CKD相關貧血問題持續惡化且分布不均。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越來越常見,預估2040年每五個大人就有一個會罹患,2050年更會成為西班牙第三大死因。因為早期沒明顯症狀,加上篩檢率低,常常被忽略或晚期才發現。及早發現和治療很重要。IntERKit計畫就是要幫助醫療機構用更有效率的方法,提升CKD早期偵測和照護品質。 PubMed DOI

丹麥全國研究發現,約每十位成人就有一位有慢性腎臟病(CKD),新診斷患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在五年內過世。城市和鄉村的CKD發生率和結果不同,但主要跟年齡、性別有關,提醒醫療資源要依各地人口結構調整。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