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重點整理:** 這篇回顧性研究針對需要腎臟替代治療的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發現,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的病人,在90天內發生洗腎依賴和進展到末期腎臟病(ESRD)的風險,比起間歇性血液透析(iHD)明顯低很多。CRRT 可能能更有效幫助重症患者的腎臟恢復。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急性腎損傷在重症病房很常見,需腎臟替代治療。研究顯示約3.8%重症病患和6.8%機械通氣者接受治療。接受治療者死亡率較高,各國差異大,顯示治療提供不均。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老年急性腎損傷患者接受持續腎臟替代治療時,年齡並非影響死亡風險的主要因素。研究分析了480名患者的數據,發現CRRT開始時的一些因素,如尿量、手術、主動脈球幫浦等,會影響死亡率。因此,在治療老年AKI患者時,不應只考慮年齡,還需綜合其他因素做出決策。 PubMed DOI

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KRT)在重症醫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四十年來不斷演進,提升了精確度和安全性。對於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重症病人,CKRT特別有幫助,能早期進行物理治療,解決病人活動不便的問題。雖然隨機試驗未顯示CKRT在死亡率上優於間歇性血液透析,但它能精確控制溶質和液體的去除,並根據病人狀況調整。觀察性研究指出,CKRT可能更有助於腎臟恢復。考量到重症病人的多樣需求,提供多種療法以便靈活轉換是必要的,CKRT在個性化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小兒患者中風險極高,可能導致高發病率和死亡率。羅馬尼亞一項研究分析了2,346名AKI兒童,發現27.9%為暫時性AKI,43%為持續性AKI,29.1%為急性腎病。急性腎病的兒童通常年齡較小,且臨床指標較嚴重。AKI的主要原因為腎前性,但隨著損傷持續,內在原因增加。急性腎病的死亡率最高,研究指出AKI進展為急性腎病會顯著提高新發慢性腎病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低排出量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和延長間歇性腎臟替代療法(PIRRT)在急性腎損傷(AKI)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比較了每小時12.5 mL/kg的低排出量與標準的每小時25 mL/kg,納入72名患者。結果顯示,兩組在基線特徵相似,90天死亡率和腎功能恢復無顯著差異。低排出量組的尿素Kt/V較低,但無需轉換為標準排出量,且低磷血症發生率較低。結論指出低排出量療法可行,但需進一步隨機對照試驗驗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在重症病患中,結合血液吸附(HA)與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的效果與安全性,特別針對橫紋肌溶解症(RM)和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研究納入111名病患,結果顯示CRRT + HA組的ICU死亡率顯著低於僅接受CRRT組(18%對42%),住院死亡率也較低(21%對42%)。此外,CRRT + HA組在治療後的肌酸激酶(CK)降低率較高,且未增加不良事件。總體而言,CRRT結合HA療法對RM和AKI病患有助於降低死亡率,且安全性良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重症急性腎損傷(AKI)需要持續腎臟替代療法(CKRT)的重症兒童在九年間的不良結果。217名患者中,近一半在醫院內去世,平均住院42.71天,ICU住26.88天,使用呼吸器21.04天。高基線腎小管過濾率(eGFR)、血管活性藥物使用、輸血次數及液體平衡百分比(PFB)等因素與高死亡率相關。長期追蹤中,16%患者在1.3年內去世,23%倖存者面臨慢性腎病風險。研究強調可調整的風險因素對短期及長期預後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重症急性腎損傷患者若較早開始洗腎,90天後持續需要洗腎的人會比較多。不過,對本來就很可能需要洗腎的患者來說,提早洗腎並不會明顯增加長期洗腎的風險。這代表長期洗腎的風險,主要是因為有接受洗腎,而不是洗腎開始得早不早。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多中心研究發現,接受CRRT治療的兒童,出院時有18%出現新功能障礙,且部分孩子在出院後6到12個月功能仍未恢復,特別是有共病或腎功能未恢復者。研究強調,這些病童需要長期且多專科團隊的追蹤照護。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13位接受CKRT的重症兒童研究發現,死亡率為26.6%。最主要的死亡預測因子是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需用升壓藥)和凝血異常(未用heparin)。其他高死亡率相關因素有:疾病嚴重、敗血症、插管久、低白蛋白、多重原因腎損傷及單純體液過多。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是最強的死亡預測因子。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