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來自低中收入國家的前導研究發現,兒童加護病房住院病童有15%發生急性腎損傷(AKI),其中8%在三個月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CKD),18%有CKD風險。AKI超過48小時者,後續腎臟問題風險更高。研究強調需進一步調查與追蹤。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急性腎損傷(AKI)在住院兒童中很常見,可能導致長期併發症,如慢性腎臟病(CKD)、高血壓和死亡。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找出沒有接受急性腎臟替代治療(KRT)的兒童的結果。研究發現,有AKI的兒童比沒有AKI的兒童更容易出現重大不良腎臟事件(MAKE-LT),包括死亡、長期KRT或新發CKD。他們也有較高的長期KRT率、新發CKD率、新發高血壓率和住院期間後續AKI的風險。但在全因死亡率方面,兩組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兒童中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研究顯示,2017至2018年間,中國湖南省住院的29,639名0至14歲兒童中,AKI發生率為4.34%。大多數病例屬於第一期,住院時間平均6天,醫療費用達3375.22元,明顯高於非AKI患者。此外,AKI患者的死亡率、重症監護轉診率及機械通氣使用率均較高。脫水、腹瀉和休克是主要原因,誤診情況也常見。總之,AKI對兒童的住院時間、醫療費用及死亡風險均有負面影響。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小兒患者中風險極高,可能導致高發病率和死亡率。羅馬尼亞一項研究分析了2,346名AKI兒童,發現27.9%為暫時性AKI,43%為持續性AKI,29.1%為急性腎病。急性腎病的兒童通常年齡較小,且臨床指標較嚴重。AKI的主要原因為腎前性,但隨著損傷持續,內在原因增加。急性腎病的死亡率最高,研究指出AKI進展為急性腎病會顯著提高新發慢性腎病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重症兒童急性腎損傷(AKI)在小兒重症監護病房(PICU)入院11年後的長期影響,特別是慢性腎病(CKD)和高血壓(HTN)的盛行率。研究發現,11年後有16%的兒童出現CKD或HTN,較6年時的28%有所下降,但改善不顯著。雖然腎小管過濾率(eGFR)下降,血壓則改善,AKI與CKD的關聯仍然存在。這顯示,儘管健康狀況有所改善,AKI的影響在兒童重症病後十年仍需重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在接受腎臟腫瘤治療的兒童中急性腎損傷(AKI)的發生率及風險因素,並探討其與慢性腎病(CKD)的關聯。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1年間147名患者的數據,發現71%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AKI,主要在腫瘤切除術後48小時內。大部分AKI事件是可逆的,但有16名患者多次發作。治療後一年,有13%的患者被診斷為CKD,風險因素包括經歷AKI、使用多種藥物及低eGFR。研究強調了早期檢測和預防的重要性。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個重要的臨床問題,影響近20%的住院病人及超過50%的重症監護病房病人。研究顯示,14%的病人經歷AKI,大多數為第一期,持續性AKI的病人佔31%,且這類病人有較差的臨床結果,包括更高的死亡率和更長的住院時間。持續性AKI病人的一年死亡率是沒有AKI病人的五倍,顯示出需要針對性策略來有效管理AKI,防止其持續發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重症急性腎損傷(AKI)需要持續腎臟替代療法(CKRT)的重症兒童在九年間的不良結果。217名患者中,近一半在醫院內去世,平均住院42.71天,ICU住26.88天,使用呼吸器21.04天。高基線腎小管過濾率(eGFR)、血管活性藥物使用、輸血次數及液體平衡百分比(PFB)等因素與高死亡率相關。長期追蹤中,16%患者在1.3年內去世,23%倖存者面臨慢性腎病風險。研究強調可調整的風險因素對短期及長期預後的重要性。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即使輕微或短暫,也會明顯增加日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腎衰竭或其他腎臟重大問題的風險,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或手術史的人更要注意。所有AKI患者都應該在發生後定期追蹤,及早發現和處理腎臟問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非洲地區COVID-19重症患者只要住院時有急性腎損傷(AKI),出院後兩年內腎功能惡化、發展成慢性腎臟病(CKD)的風險明顯提高。AKI是腎臟不良結局的重要預警,康復者尤其有AKI病史者,出院後要定期追蹤腎臟健康。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常會進展成慢性腎臟病(CKD),中間過渡期稱為急性腎臟病(AKD),這階段會影響病人長期健康。本文整理AKI後發生AKD的機率、危險因子及影響,並強調需跨科別合作、規劃後續照護,才能提升病人預後。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