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歐洲大型研究發現,近半數高血壓兒童屬於原發性高血壓,且和肥胖、尿酸過高有明顯關聯。12.5歲以上、有肥胖或尿酸高於4.8 mg/dL的孩子,罹患原發性高血壓的風險較高。次發性高血壓則多與腎臟或血管疾病有關,顯示肥胖和代謝問題在兒童高血壓中越來越重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在接受透析的兒童中,液體和鹽分過載可能引發心血管問題,如高血壓和左心室肥厚。一項研究分析了910名透析兒童的2758次觀察,發現55%的高血壓未控制,27%的患者透析前血壓偏高。主要發現包括:年齡和身高標準化的血壓與抗高血壓藥物數量及透析間體重增加有關;隱性高血壓盛行率為24%;51%的患者有左心室肥厚,且透析模式與其進展風險相關。研究建議轉向血液透析濾過並改善貧血及體重管理,可能有助於改善病情。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兒童中獨立舒張期高血壓(IDH)的患病率因高血壓類型而異,次發性高血壓的兒童中IDH比率較高。IDH患者多為女性且體重較輕,與其他高血壓兒童相比,左心室肥大風險相似。結論是,IDH在兒童中呈現獨特表現,偏好女性和年幼兒童,但左心室肥大風險在不同高血壓類型中相似。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身體質量指數(BMI)、尿酸水平與血壓(BP)之間的關聯,特別是在兒童肥胖導致的高血壓上升背景下。研究對象為140名平均13.9歲的兒童,分為正常體重和超重/肥胖兩組。結果顯示,超重/肥胖兒童的收縮壓顯著高於正常體重者,且BMI與收縮壓呈正相關。邏輯回歸分析指出,白天收縮壓與肥胖及男性性別獨立相關,但與尿酸無關。研究強調男性性別和BMI是高血壓的重要風險因素,並建議對高血壓兒童進行動態血壓監測。 PubMed DOI

高血壓是兒童慢性腎病(CKD)的一個重要併發症,會影響疾病進展。本研究分析了378名來自韓國小兒腎臟科的患者,發現30.7%有高血壓,其中16.4%為收縮壓高,22.8%為舒張壓高。研究指出,年齡、性別、左心室質量指數及尿蛋白/肌酐比率等因素與高血壓有關。結論強調,臨床醫生在評估CKD兒童時應考慮這些因素,以改善健康結果。 PubMed DOI

高血壓是慢性腎病(CKD)的主要併發症,可能加速病情惡化。研究針對5至15歲CKD兒童的隱性高血壓進行評估,並比較2014年與2022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的動態血壓監測(ABPM)指導方針。研究涵蓋138名兒童,結果顯示2022年隱性高血壓盛行率為29.7%,較2014年增加17.4%。ABPM檢測的高血壓總盛行率達48.5%,上升22.5%。這顯示許多CKD兒童的高血壓未被發現,ABPM能有效識別這些隱性病例。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兒童哮喘與高血壓的關聯,特別是他們的動態血壓。研究對象包括26名哮喘兒童和20名健康兒童,年齡在5到18歲之間。結果顯示,哮喘兒童的24小時平均收縮壓標準差分數顯著高於對照組,且有較多孩子出現非下降型血壓和隱性高血壓。研究還發現,長期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可能增加高血壓風險。總之,哮喘兒童似乎面臨更高的高血壓風險。 PubMed DOI

原發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高血壓類型,但其原因仍不明。這可能導致次發性高血壓被忽視,因為它是由明確病因引起的。當患者被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時,往往不會進一步調查潛在病因,這可能影響長期治療效果。最近研究顯示,次發性高血壓的盛行率可能高於以往認知,強調了重新評估診斷標準及提高醫療人員意識的重要性,這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診斷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兒童高血壓的成因及不同診斷方法的成本與效果。針對70名1至18歲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分析,發現41.4%為繼發性高血壓。擴展診斷流程能有效識別繼發性原因,腎臟超音波效果最佳。簡化診斷流程與歐洲高血壓學會的指引同樣有效,但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指引漏掉15個病例。擴展流程成本為€17,715.60,簡化流程節省64.3%成本,顯示專注且簡化的診斷方法具成本效益,且不影響準確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韓國兒童與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增加趨勢,分析了2019至2021年的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共有1,268名10至18歲的參與者。結果顯示,11.8%的參與者有高尿酸血症,且糖攝取量較高與此病症顯著相關。其他風險因素包括肥胖、年齡在13至15歲、較高的HbA1c及腎功能下降。這些結果顯示韓國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上升趨勢令人擔憂,需引起重視。 PubMed DOI

高血壓是心肌梗塞和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可預防原因,預計2025年西方國家成人高血壓盛行率將達六成。對心臟衰竭、腎臟病或兒童患者,血壓控制更困難。近年有新藥和腎動脈去神經術等創新治療,能幫助治療難治型高血壓,也有望改善心臟衰竭。本文將介紹針對複雜或難治患者的最新個人化血壓管理策略。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