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充血性腎病變是因心臟衰竭等導致腎臟靜脈壓力上升的心腎症候群。診斷時,建議用杜卜勒超音波檢查腎臟靜脈血流,並參考VII、RVSI等指標。治療上,環利尿劑和SGLT2抑制劑對改善靜脈充血效果不錯。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心腎症候群常見於腎靜脈充血(VC)明顯的患者。本研究評估SGLT2抑制劑(SGLT2i)對腎靜脈充血的影響,使用非侵入性的腎內多普勒超音波(IRD)。研究對象為64名慢性腎病患者,部分合併2型糖尿病及心臟衰竭。結果顯示,經過6個月的SGLT2i治療後,腎靜脈充血顯著減少,靜脈阻抗指數(VII)平均下降0.13,顯示治療的潛在血流動力學益處,建議進一步臨床研究。 PubMed DOI

心腎綜合症(CRS)是心臟與腎臟功能障礙之間的複雜互動,特別在心臟射血分數保留型心衰竭(HFpEF)患者中尤為明顯。主要機制包括中央靜脈壓升高及腎臟血管系統的活化等。新興生物標記如胱蛋白酶C和腎小管損傷標記等,對早期診斷和風險評估有潛力。雖然目前尚無特定治療,但管理策略與射血分數降低型心衰竭相似,且對新療法的研究持續進行。未來在診斷和治療方面有望有更多進展。 PubMed DOI

美國心臟協會重新定義慢性心腎綜合症為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症,強調脂肪組織在糖尿病、心臟病和腎臟病中的重要性。這個綜合症影響血管系統、心臟和腎臟,可能導致冠心病、慢性心衰、糖尿病及腎衰竭等嚴重問題。近期在治療上有進展,像是SGLT2抑制劑、GLP-1激動劑和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等藥物,顯示改善心腎結果的潛力,這在多項隨機對照試驗中已獲證實。本文將探討這些臨床試驗及藥物的藥理學。 PubMed DOI

慢性心腎綜合症(CRS)特徵為腎臟對鈉的高度親和性,導致鈉滯留和液體過載,讓管理變得複雜,並影響心腎功能。傳統利尿劑在急性情況下有效,但慢性病例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為神經激素活化和腎臟適應造成抗藥性。 新興治療如SGLT2抑制劑、GLP-1R激動劑及透析方法,提供了新的管理鈉和液體平衡的途徑,特別是腹膜透析對抗藥物抵抗的病例有幫助。這篇綜述強調多學科和個人化的方法,以提升病人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並強調探索多樣化策略的重要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過去治療選擇少,效果也有限,尤其老年人更明顯。CKD 除了會導致腎衰竭,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雖然早期控制糖尿病、高血壓有幫助,但效果有限。近年新藥如 SGLT2 抑制劑、incretins 和 finerenone,已證實能有效延緩 CKD 惡化,降低心血管風險,連沒糖尿病的人也受益,讓治療指引和病人預後都有明顯進步。 PubMed DOI

心腎症候群(CRS)是心臟和腎臟互相影響的疾病,分五型,依最先受損的器官而定。心臟問題會影響腎臟,腎臟問題也會影響心臟,全身性疾病則同時影響兩者。CRS 在兒童中很常見且危險,需多科醫師合作治療,目前仍缺乏專一療法,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

在急性心衰竭合併腎功能異常時,利尿劑抗藥性的定義不一,實際發生率比想像中低。各種治療方式都能有效去除體液壓力,對腎功能指標影響通常很小。腎功能異常不代表會對治療沒效,治療重點應放在確實去除體液壓力,不用太擔心腎功能短暫的輕微變化。 PubMed DOI

對於因急性失代償性心衰竭住院的成人來說,剛入院時體液過多的指標(像CVP、PCWP)越高,腎功能通常越差,住院期間腎功能惡化也越明顯,未來需要洗腎的風險也較高。但住院期間這些指標的變化,和腎功能或洗腎風險沒有明顯關聯。 PubMed DOI

同時有慢性心臟衰竭和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治療很複雜,標準藥物常要調整。新型藥物如ARNI、SGLT2抑制劑、非類固醇型MRA和GLP-1受體促效劑,對心臟和腎臟都有保護力,可改善預後並延緩腎功能惡化。建議及早、個人化選擇治療,才能兼顧療效和安全。 PubMed DOI

這項單一中心觀察性研究(2023/2-2024/6)評估Dapagliflozin用於28位慢性腎臟病患者(21位有糖尿病、7位無糖尿病),這些人都已用最大耐受劑量的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藥物。研究每月抽血,並在起始時做尿液培養,追蹤Dapagliflozin的療效與安全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