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有急性腎損傷(AKI)的病人如果合併高血鈉,發生重大腎臟不良事件(如死亡、洗腎或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會比正常血鈉高出約五倍,無論短期或長期都一樣。血鈉越高或高血鈉持續越久,風險也會越高。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探討了急性腎損傷(AKI)患者使用鈉葡萄糖共同轉運蛋白2抑製劑(SGLT2is)對主要不良腎臟事件(MAKEs)的影響。結果顯示,在10天或30-90天內,SGLT2i使用與MAKEs無關,但可降低死亡風險。特別是對於年長或無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AKI期間使用SGLT2i可能有益。對腎臟替代治療則無明顯影響。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住院兒童中很常見,可能導致長期併發症,如慢性腎臟病(CKD)、高血壓和死亡。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找出沒有接受急性腎臟替代治療(KRT)的兒童的結果。研究發現,有AKI的兒童比沒有AKI的兒童更容易出現重大不良腎臟事件(MAKE-LT),包括死亡、長期KRT或新發CKD。他們也有較高的長期KRT率、新發CKD率、新發高血壓率和住院期間後續AKI的風險。但在全因死亡率方面,兩組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1,863,731名年齡超過23歲的社區中急性腎病(AKD)和急性腎損傷(AKI)的發生率。結果顯示,無慢性腎病(CKD)的患者中,AKD年發生率為3.51,而有CKD的患者則為12.56。大多數患者經歷一次AKD事件,43.8%的非CKD患者會進展至CKD。AKI事件中,30.1%的患者在三個月內死亡。研究強調急性肌酸酐升高是健康風險,需加強後續護理與治療。 PubMed DOI

CKD-REIN研究探討急性腎損傷(AKI)與慢性腎病(CKD)患者之間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關聯。研究發現,530名CKD患者中,經歷AKI後1年的MACE發生率為8.1%,且AKI顯著增加MACE風險,調整後危險比為5.78。隨著AKI嚴重程度上升,心血管事件風險也增加。結論強調,AKI是CKD患者MACE的重要預測因子,需在AKI後進行仔細的心血管監測與預防。了解其機制對於未來的干預措施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種常見且複雜的健康問題,尤其在低中收入國家更為普遍。它可能導致短期內的死亡率上升、併發症增加、住院時間延長及高昂的醫療費用。長期來看,AKI可能引發慢性腎病、腎衰竭及心血管疾病,甚至提高死亡風險。雖然有些預防和治療策略,但護理主要還是以支持性措施為主,並針對根本原因進行處理。對於從AKI中恢復的患者,建議進行長期隨訪,但最佳的護理模式仍待確定。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小兒患者的高鈉血症,重點在於其臨床特徵及對死亡率的影響。研究在日本一所三級小兒醫院進行,分析了116名年齡在18歲以下的高鈉血症兒童。結果顯示,91%的患者有潛在慢性疾病,且大多數病例是在住院期間獲得的。30天、90天和180天的存活率分別為87.9%、83.6%和81.9%。若有四個或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礙,死亡風險顯著增加。總結來說,小兒高鈉血症多見於醫療複雜的兒童,且多重器官功能障礙是死亡率的重要預測指標。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即使輕微或短暫,也會明顯增加日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腎衰竭或其他腎臟重大問題的風險,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或手術史的人更要注意。所有AKI患者都應該在發生後定期追蹤,及早發現和處理腎臟問題。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有低血鈉,發生敗血症和其他感染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建議定期檢查血鈉,有助於早期發現高風險族群。不過,目前還不確定低血鈉本身是不是主因,還需要更多研究釐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兒童心臟手術後,急性腎損傷(AKI)在新生兒和嬰兒都很常見,發生率約六成。AKI會讓嬰兒住ICU時間變長,但對新生兒影響不大。不過,只要AKI合併低血鈉,不分年齡,ICU住院天數都會增加。造成AKI的主因包括體外循環時間長、利尿劑劑量高和高血鈉。總之,AKI合併電解質異常會讓病童預後更差。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常會進展成慢性腎臟病(CKD),中間過渡期稱為急性腎臟病(AKD),這階段會影響病人長期健康。本文整理AKI後發生AKD的機率、危險因子及影響,並強調需跨科別合作、規劃後續照護,才能提升病人預後。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