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對於70歲以上的type 1心腎症候群患者,超濾治療比利尿劑效果更好,不僅能更快減輕體重、改善呼吸困難、縮短住院天數,出院後半年內回診次數也較少,且安全性相當。超濾有機會成為年長患者更理想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腹膜超濾在心腎綜合症中的研究(PURE)是一項第二期臨床試驗,目的是評估創新腹膜超濾溶液PolyCore™在難治性充血性心臟衰竭患者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這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將招募約84名患者,分為接受標準治療或PUF治療兩組。主要目標是觀察PUF治療對患者死亡率及病情惡化的影響,並使用生存分析方法評估7個月的結果,並持續監測安全性至12個月。如果成功,將顯示PUF能緩解RCHF症狀並降低住院率。試驗登記編號為NCT03994874。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生物電阻抗分析(BIA)指導的容量管理與傳統液體管理在急性腎損傷(AKI)重症患者中進行持續腎替代療法(CKRT)的效果。研究納入208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傳統管理)和干預組(BIA指導管理)。結果顯示,干預組有47%患者達到正常容量,對照組為41%,差異不顯著(P=0.50)。不過,干預組在第1天達到正常容量的比例較高(13%對4%,P=0.02)。整體而言,BIA指導的容量管理在早期有些許好處,但第7天的效果未顯著改善。 PubMed DOI

心臟衰竭是一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因為它的發病率高,且與疾病和死亡率有關,還會對經濟造成影響。有效管理充血對改善患者預後非常關鍵。腎靜脈充血常導致利尿劑效果不佳,因此超濾成為急性心臟衰竭患者的一個有前景的替代療法。此外,腹膜透析也被視為管理心臟腎綜合症的可行選擇,特別是在心臟衰竭患者中。這篇討論將探討超濾和腹膜透析的病理生理學,並回顧相關臨床試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在心腎單位(CRU)接受治療的心腎綜合症(CRS)患者進行了一年的臨床結果調查,分析了54名於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轉診的患者。主要發現包括:83%的患者完成6個月隨訪,平均年齡70歲,65%為男性,近半數因缺血性心臟病導致心臟衰竭。治療後,心臟衰竭的管理顯著改善,住院率減少超過50%。研究顯示CRU在管理CRS患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助於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及住院率。 PubMed DOI

一項6週、31位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血容量變化導引的超濾控制(BV-UFC)系統,可以有效減少洗腎時發生低血壓的次數,效果比傳統方式更好。BV-UFC會根據即時監測自動調整體液移除速率,幫助達到預定移除量,且安全性無虞,有助提升洗腎穩定性與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體液過多是末期腎臟病患者常見且危險,容易引發肺水腫等併發症。這篇研究介紹 MorWAK 可攜式穿戴型人工腎臟,能每天偵測並用超濾方式處理體液過多。裝置採用手術用吸引風箱作為幫浦,並透過數學模型分析其運作,最後用牛血進行效能測試。 PubMed DOI

在急性心衰竭合併腎功能異常時,利尿劑抗藥性的定義不一,實際發生率比想像中低。各種治療方式都能有效去除體液壓力,對腎功能指標影響通常很小。腎功能異常不代表會對治療沒效,治療重點應放在確實去除體液壓力,不用太擔心腎功能短暫的輕微變化。 PubMed DOI

對重症敗血性AKI成人來說,CRRT前48小時內,若NUF速率超過1.79 mL/kg/h,28天內死亡率會明顯上升。中等速率(1.22–1.79 mL/kg/h)死亡率最低,建議體液移除不要太快。過度積極移除體液反而可能讓病情惡化,最適合的NUF速率還需更多研究確認。 PubMed DOI

對於因急性失代償性心衰竭住院的成人來說,剛入院時體液過多的指標(像CVP、PCWP)越高,腎功能通常越差,住院期間腎功能惡化也越明顯,未來需要洗腎的風險也較高。但住院期間這些指標的變化,和腎功能或洗腎風險沒有明顯關聯。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4位抗藥性高血壓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經皮腎臟去神經術(RDN)能有效降血壓、減少降壓藥用量,且不論是血液或腹膜透析,效果都差不多。RDN對貧血、礦物質、骨骼疾病及洗腎耐受性沒負面影響,手術安全性高,對血壓控制很有幫助。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