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失智症成為醫療和經濟上的重要議題。為了提升照護效率,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套數位系統,能自動產生失智症患者的治療計畫,並用規則式、神經網路和大型語言模型三種方法進行比較,還建立了大量虛構病患資料來訓練和測試系統。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阿茲海默症及相關癡呆症的漏診問題可能會影響及時介入,增加醫療成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了名為Decipher-AI的人工智慧演算法,能篩檢初級醫療患者是否有未診斷的認知障礙。這個演算法結合了大型語言模型和電子健康紀錄,預測認知障礙的可能性,AUC值達0.98。測試結果顯示AUC為0.80,敏感度0.75,特異度0.68,但對75歲以下及弱勢社區患者的效果較差。研究強調了改善篩檢的潛力,並需解決社會人口差異問題。 PubMed DOI

癡呆症的診斷在全球醫療中面臨挑戰,主要因為其複雜性及電子健康紀錄的不一致性。傳統診斷方法可能會漏掉或錯誤識別病例,因此需要改進工具。本研究探討人工智慧(AI)及大型語言模型(LLMs)在提升癡呆症檢測的潛力。研究結果顯示,使用GPT-4的患者紀錄聚合方法達到最高準確率0.86,顯示大型語言模型能顯著改善癡呆症診斷的準確性,優於傳統方法。 PubMed DOI

多學科團隊(MDTs)在癌症護理中非常重要,但需要專家投入大量時間,導致醫療成本上升。最近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進展,可能提升臨床決策的效率,並降低MDT的相關成本。 一項針對171名新診斷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比較了兩個LLMs(chatGPT-4和Claude-3-Opus)與MDT會議的建議。結果顯示,LLMs的遵循率高達93%。不一致的情況主要因為臨床資訊不足。研究顯示,LLMs能生成準確的治療建議,未來有潛力簡化MDT流程,讓專家專注於更複雜的案例,並降低醫療成本。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大型語言模型(LLMs)在根據病患醫療紀錄生成早期乳腺癌治療選項的準確性。使用2024年初的多學科團隊會議紀錄,測試了三個AI模型:Claude3-Opus、GPT4-Turbo和LLaMa3-70B。結果顯示,Claude3-Opus準確率86.6%,GPT4-Turbo為85.7%,LLaMa3-70B則為75.0%。兩者在輔助內分泌和靶向治療上表現良好,但在輔助放射治療上則有高估的情況。研究建議需進一步探討這些模型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 PubMed DOI

這篇論文探討了一個智能藥物助手的開發,目的是透過個性化的藥物建議來改善抑鬱症治療。助手利用先進技術,如大型語言模型(LLMs),分析病人的病歷和健康狀況,提供更準確的建議。研究分析了40個需要精神科監測的案例,測試了十個LLMs,結果顯示商業模型GPT-4的表現優於開源模型Llama-3,顯示出在心理健康領域的顯著進步。 PubMed DOI

機器學習(ML)和人工智慧(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但仍面臨解釋性和可靠性等挑戰。本文提出一種新方法,利用大型語言模型(LLMs)進行特徵工程,從《牛津醫學教科書》中提取臨床特徵,提升可解釋性。這種方法將臨床筆記轉換為概念向量,並使用線性分類器,準確率達到0.72,超越傳統基準。使用文本嵌入技術也顯著降低了時間和成本,減少了97%。相關代碼和補充材料可在指定網址獲得。 PubMed DOI

目前用醫療理賠資料來判斷阿茲海默症和相關失智症,其實準確度不太理想。這篇研究用AI文字分類模型(像深度學習和大型語言模型)來分析電子病歷,結果發現Llama 2這種LLM模型表現最好,準確度明顯贏過傳統方法(AUC 0.95比0.85)。其他AI模型也比傳統方法優。這顯示用AI分析病歷有助於更準確找出ADRD病人,但還需要更多資料驗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大型語言模型(如Qwen-2.5-max和Llama-3.2)能自動產生子宮頸癌放射治療計劃,效果不輸人類專家,甚至在某些指標上更優,而且規劃速度更快。這代表未來有機會用AI簡化放射治療流程,減輕醫護人員負擔,提升臨床效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打造了專為慢性下背痛設計的臨床決策支援系統,結合大型語言模型、RAG和LtM提示,讓AI更貼近專家思考。客製化的CLBP-GPT在準確性、相關性等表現都勝過現有主流模型,能提供更精確、完整的診斷與治療建議,有助提升患者的個人化照護品質。 PubMed DOI

雖然AI技術進步很快,但要在臨床上做到精確又能解釋的個人化治療,還是有不少困難。本研究開發的H-SYSTEM,結合醫學知識圖譜和AI模組,能幫助神經外科醫師處理高血壓性腦出血。測試結果顯示,H-SYSTEM在診斷和治療規劃的準確率超過91%,比醫師和大型語言模型還高,且在多家醫院都適用,顯示它有成為臨床決策好幫手的潛力。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