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有慢性腎臟病的兒童和青少年,因腎功能變化、洗腎、用藥和飲食等,容易出現鎂和微量元素失衡。建議定期檢查血中鎂濃度,微量元素則依臨床狀況評估。生長不良或有蛋白尿的孩子要特別注意鎂、銅、碘、鋅和硒。建議用系統性方式評估與管理,還需要更多研究釐清細節。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病(CKD)對兒童生長失敗的影響,涵蓋了120名兒童、250名父母和445名健康專業人員的觀點。研究指出五個關鍵主題:心理健康下降、生活參與受限、應對症狀和治療挑戰、促進及時介入的重要性,以及平衡生長與健康的優先事項。這些結果顯示,對CKD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社會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以幫助他們應對生長障礙帶來的多重挑戰。 PubMed DOI

維他命D缺乏在慢性腎病(CKD)患者中很常見,且與健康問題有關。雖然目前建議CKD患者應該補充維他命D,但最近的大型臨床試驗顯示其對健康結果的益處不明。歐洲腎臟協會的專家建議,CKD患者應監測維他命D水平,目標是25-羥基維他命D超過75 nmol/L(30 ng/mL)。雖然補充通常安全,但應避免高劑量和過高的血清水平,以降低毒性風險。未來研究應聚焦於維他命D補充對CKD患者健康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病(CKD)、腎病綜合症(NS)及接受腎臟移植(KTR)兒童的口腔健康。結果顯示,CKD 1-3期、4-5期及KTR兒童的牙菌斑和牙釉質缺陷較多,但CKD 4-5期與KTR在蛀牙方面無顯著差異。CKD 1-3期的兒童蛀牙得分低於對照組,而NS兒童的口腔健康則與健康同齡人無顯著差異。研究建議CKD和KTR兒童應定期接受牙科檢查。 PubMed DOI

磷在慢性腎臟病相關的礦物質骨病(CKD-MBD)中扮演重要角色,控制磷攝取對減緩病情和改善預後至關重要。慢性腎病患者若磷滯留,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增加血壓及心臟負擔,提升心血管風險。加工食品中的無機磷吸收率較高,植物性來源則較低。雖然正常腎功能者高磷影響尚不明確,但過量磷對腎病和心血管健康有害。對腎功能受損者,減少蛋白質攝取以控制磷是必要的,但對透析患者來說,這是一大挑戰。因此,需加強患者及照護者的教育與遵從。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引發的礦物質骨骼疾病(CKD-MBD)是兒童腎衰竭的一大併發症,可能導致矮小、骨骼畸形及骨折等問題。雖然已有傳統治療,但透析病患仍可能面臨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困擾。Cinacalcet作為鈣模擬劑,在年長兒童及成人中顯示良好效果,但對3歲以下幼兒的使用資料仍有限。本綜述旨在彙整cinacalcet在小兒患者中的相關證據,並提供針對嬰幼兒的管理建議。 PubMed DOI

腎臟移植患者常有低鎂問題,口服補充效果有限。研究發現,SGLT2 抑制劑 dapagliflozin 可明顯提升血鎂、減少低鎂血症,且不論有無糖尿病都有效,還能改善體重、血壓和尿酸,對腎臟無害。SGLT2 抑制劑有望成為新治療選擇,但仍需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需求會隨年齡變化,兒童需支持成長,成人重點在延緩病情,老年則預防虛弱。營養計畫要個人化,考量口味、方便性及共病。從小建立健康習慣、提升健康素養,並規劃醫療銜接,有助於病人和家庭更好管理營養,提升腎臟健康與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重點摘要(繁體中文):** 在一項針對年長者的大型研究中,發現飲食中攝取較多的鎂,和腎功能惡化及發展成慢性腎臟病(CKD)風險較低有關,但和心血管疾病(CVD)風險降低則沒有明顯關聯。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鎂補充劑是否真的能幫助保護腎臟健康。 PubMed DOI

這項針對2到18歲慢性腎臟病兒童的研究發現,蛋白質-能量消耗症(PEW)盛行率差異很大(13.3%~46.7%),晚期CKD更常見,且和感染住院率較高有關。肌肉量減少是最明顯的PEW指標。建議針對CKD兒童要用適合年齡的營養評估方式。 PubMed DOI

小兒腎臟病在兒童中較少見,且和成人不同,因小孩還在成長,營養需求特別重要。韓國醫師和營養師合作,針對韓國小朋友訂定了專屬飲食指引,詳細說明能量、蛋白質、鈣、磷、鉀等營養素建議,協助病童和家長更好管理飲食。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