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用 ChatGPT 來自動分析產科醫療人員的訪談內容,讓原本很花時間的質性編碼流程變得更有效率。ChatGPT 的編碼準確率超過八成,還能省下八成以上的時間。不過,準確性、偏誤和隱私等問題還沒完全解決,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克服這些挑戰。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ChatGPT在質性內容分析中的應用,特別針對減少糖分攝取的論壇貼文。研究人員分析了537篇貼文,評估ChatGPT在自動化分析中的有效性。結果顯示,ChatGPT的提取準確度介於66%到88%之間,並且在開發歸納編碼方案方面表現良好。雖然它在協助質性分析上展現潛力,但研究強調需進行多次迭代以確保分析的可靠性。總體而言,ChatGPT作為輔助工具的潛力值得進一步探索。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大型語言模型(LLMs)在質性主題分析中的應用,並將其表現與人類分析師在精神科環境中的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使用了一個700億參數的開源LLM,並透過先進的提示工程,能在幾分鐘內從半結構性訪談中生成主題。分析結果顯示,LLM生成的主題與人類創建的主題之間的相似性中等到顯著,顯示LLMs在質性研究中有潛力,能提升研究的可及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特別是ChatGPT和Bard,在數位健康介入中對文本數據質性分析的影響。研究分析了40條針對HIV患者的SMS提醒,發現GenAI與人類編碼者的主題一致性為71%,但在演繹分析中,ChatGPT降至50%,Bard為58%。雖然GenAI能顯著縮短分析時間至20分鐘,但在人類編碼者在細緻主題識別上表現更佳。研究建議結合人類洞察與AI效率,以提升質性研究的效果,並強調未來需關注AI使用的倫理問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使用OpenAI的ChatGPT(版本3.5和4.0)來協助分析患者在社區眼科診所的訪談逐字稿。傳統質性研究耗時且繁瑣,研究人員比較了ChatGPT與人類研究者識別的主題。分析三份逐字稿後,研究者找出六個主要主題,並發現ChatGPT的分析時間顯著縮短,版本3.5約11.5分鐘,4.0約11.9分鐘,而人類需240分鐘。ChatGPT生成的主題與研究者的一致性介於66%到100%,顯示出其在質性研究中的潛力與效率。 PubMed DOI

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正在改變臨床研究,提升內容創作及數據分析的能力。不過,將這些工具融入學術寫作仍面臨挑戰。本文探討在臨床研究中使用AI的實用策略,並考量倫理問題。強調安全有效使用生成式AI的例子,並指出確保AI結果在學術上可靠的重要性。雖然AI能簡化重複性任務,但無法取代作者的批判性分析。仔細審查AI生成的文本,確保與作者見解一致,並解決抄襲檢測及倫理使用的挑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ChatGPT在醫學教育質性研究中進行主題分析的應用。由於質性分析複雜且耗時,研究評估了ChatGPT的有效性並與人類分析師比較。結果顯示,ChatGPT在大多數領域表現良好,但在可轉移性和分析深度上有所不同。六個關鍵主題包括:與人類結果的相似性、正面印象、數據連結清晰、提示影響、缺乏背景描述及理論基礎。雖然ChatGPT能有效識別關鍵數據,但深入分析仍需人類參與以增強深度。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人工智慧,特別是ChatGPT,如何與人類編碼結合,分析LGBTQ+患者的醫療經驗反饋。研究者希望透過這種混合方法,找出關鍵主題,如肯定性護理、醫療提供者的教育及溝通挑戰。雖然ChatGPT加速了編碼過程,但人類監督仍然對維持數據的完整性和上下文準確性非常重要。這種創新方法不僅提升了對患者反饋的分析,還提供了改善患者與醫療提供者互動的寶貴見解,並且是首個在此背景下結合AI與人類分析的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 ChatGPT 來自動分析產科醫療訪談內容,讓原本很花時間的質性編碼流程變得更有效率。ChatGPT 的編碼準確率超過八成,還能省下八成以上的時間。不過,AI 在主題分析上雖然有潛力,但準確性、偏誤和隱私等問題還需要再加強和研究。 PubMed DOI

這篇論文探討 ChatGPT 4-Turbo 在質性資料分析、特別是紮根理論編碼上的應用。結果顯示,ChatGPT 能提升編碼效率並帶來更多元的編碼,但在理解深層意義、脈絡和編碼連結上,還是比不上人工。作者也提醒使用 AI 有其限制,並給質性研究者一些建議。 PubMed DOI

ChatGPT 可以用來做健康研究的質性資料分析,而且它的分析流程跟傳統相反,會先抓大主題再細分。文章介紹三步驟:「先問大方向問題、再問細節、最後檢查資料支持度」,並用照顧認知障礙者的焦點團體做示範。這種方法可能會改變傳統質性分析的做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