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瘧疾引起的急性腎損傷(MAKI)是嚴重瘧疾常見且致命的併發症,特別影響兒童。其成因尚未完全明瞭,可能與血流、氧化壓力及免疫反應有關。小鼠和靈長類動物模型有助於研究MAKI,但各有優缺點,未來仍需更多研究來發展有效治療。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急性腎損傷(AKI)在有腦性瘧疾的小朋友很常見,會讓病情變得更嚴重。研究發現,AKI和較深的昏迷、腦部血流不足、血小板偏低有關。這些小朋友心輸出量較低、血管阻力較高,代表血管收縮可能是造成腎損傷的主因。 PubMed DOI

不論是恆河猴還是長尾獼猴,感染諾氏瘧原蟲後,急性腎臟疾病(AKD)會在寄生蟲量高峰後才延遲出現,和人類情況相似。即使寄生蟲數下降,AKD仍可能發生,顯示腎損傷不全然和寄生蟲直接相關。這證明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對研究瘧疾腎臟併發症很有幫助。 PubMed DOI

拉丁美洲急性腎損傷(AKI)問題嚴重,特別是在偏鄉和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常因貧窮、感染和毒素暴露引發。當地醫療設備和專業人力短缺,導致診斷和治療困難。預防和早期發現很重要,但相關研究和經費明顯不足,急需區域合作和在地化指引來改善治療成效。 PubMed DOI

非洲兒童因嚴重瘧疾引發急性腎損傷(AKI),常導致慢性腎臟病甚至死亡。雖然部分孩子需要透析或腎臟移植,但因醫療資源集中都市、專科醫師短缺,治療可近性很低。這篇綜述整理了非洲瘧疾相關AKI的嚴重性及治療困境。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和慢性腎臟病(CKD)彼此影響,會互相增加發生風險。雖然詳細因果還不明,但像發炎或AKI後修復不良,會讓CKD惡化。未來需要更精確的研究,才能發展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非惡性瘧疾,特別是 *Plasmodium knowlesi* 感染時常見的併發症,約有兩到三成住院患者會發生,且多見於年長或重症者。嚴重 AKI 雖少見,但死亡率高,主因是溶血和腎損傷。嚴重時可考慮用 paracetamol 保護腎臟。*P. vivax* 引起 AKI 較少,資料有限,可能被低估。*P. malariae* 和 *P. ovale* 相關研究很少,長期影響也不清楚,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

在印度,重症瘧疾患者常出現急性腎損傷(AKI),且和腦部損傷高度相關。血中NGAL指標越高,AKI越嚴重,缺氧性腦損傷風險也越高,死亡率也會上升。NGAL有潛力成為預測重症瘧疾腦損傷風險的實用指標。 PubMed DOI

嚴重瘧疾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幼童主要死因之一,高血鉀常被忽略卻會增加死亡風險。腎損傷、溶血、酸中毒及輸血都可能導致高血鉀。本文將探討高血鉀的發生率、鉀離子調控、危險因子,以及在資源有限地區適合的處理方式。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重症瘧疾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和紅血球溶解及寄生蟲行為有關。溶血會耗盡保護分子,導致氧化壓力和腎損傷。黑尿熱這類嚴重溶血併發症有增加趨勢。臨床上遇到重症瘧疾且有溶血時,應特別注意AKI風險。文中也討論減少溶血相關腎損傷的方法,並提醒AKI可能增加慢性腎病風險,尤其在非洲更需留意。 PubMed DOI

敗血症引起的急性腎損傷(AKI)是因為身體和細菌之間複雜又快速的互動,讓治療變得很困難。這種情況會同時啟動發炎和抗發炎反應,造成身體辨識混亂和代謝壓力,讓腎臟細胞暫時關閉蛋白質生產。雖然這有助細胞存活,但時間太久反而有害。要找到有效治療,必須深入了解這些變化的動態過程。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