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指出,用尿液白蛋白/肌酸酐比值(UACR)加體重,就能準確估算每日蛋白尿,效果跟加上年齡、性別一樣好。BMI低於28.5的人只用UACR就夠,BMI高於28.5的人則建議加上體重,準確度會更高。年齡和性別其實沒什麼幫助,這樣估算方式更簡單,臨床上也更方便。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和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對慢性腎病(CKD)患者中風風險的影響。分析了2007至2018年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的6,037名參與者數據,結果顯示eGFR越低,中風風險越高。具體來說,eGFR在60-90、30-60及低於30的參與者中風險分別為1.78、2.26及3.14。雖然UACR在未調整模型中顯示有影響,但調整後關聯消失。研究強調腎功能對中風風險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腎小球過濾率(eGFR)和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對健康老年人脆弱性影響。研究使用ASPREE試驗數據,分析65歲以上參與者的脆弱性風險。結果顯示,eGFR與脆弱性之間存在非線性關係,低於30或高於95的eGFR均與較高脆弱性風險相關。此外,UACR每增加一倍,脆弱性風險增加4%。總結來說,無論是低或高的eGFR,及UACR的輕微增加,都與老年人脆弱性風險上升有關。 PubMed DOI

尿中白蛋白尿是腎臟損傷的重要指標,對腎臟及心血管健康有預測作用。隨著觀察技術的進步,白蛋白尿在慢性腎病(CKD)的檢測、風險評估及治療監測中扮演關鍵角色。其測量技術的提升和大規模研究顯示了其預後價值,特別是在指導治療方面。儘管白蛋白尿的評估已成為CKD分期及心血管風險模型的一部分,但仍面臨測量變異性和臨床使用率低的挑戰。這篇綜述更新了白蛋白尿檢測的相關資訊,涵蓋歷史背景、技術細節及臨床應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旨在找出尿液試紙檢測結果為陰性但仍有白蛋白尿的患者風險因素,並開發預測模型。研究分析了2019至2022年韓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的19,034名成年人,發現753名患者雖然試紙結果陰性,卻有白蛋白尿。顯著風險因素包括性別、年齡、BMI等人口統計資料及慢性病如高血壓和糖尿病。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加法計分系統的預測模型,能有效識別高風險患者,並可能改善慢性腎病的管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對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症患者預後的影響,分析了來自中國腎臟數據系統和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結果顯示,即使UACR在正常範圍內,較高的UACR與CKM進展及全因死亡率有明顯關聯。研究強調UACR作為預測工具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識別高風險個體方面,對CKM患者的管理和風險介入策略具有指導意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肥胖會明顯導致腎功能變差,尤其是用cystatin C來評估時才看得出來,用creatinine則沒這關聯。影像和遺傳分析也支持這結果,提醒大家在研究肥胖和慢性腎臟病時,選對腎功能指標很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體重調整腰圍指數(WWI)和心臟代謝指數(CMI)都和高血壓患者出現蛋白尿的風險有關,尤其WWI的預測力更強,特別是在WWI較低的男性身上更明顯。WWI在偵測蛋白尿方面表現優於CMI,結合其他臨床因素後,診斷準確度也提升,顯示這兩個指標有助於高血壓患者腎臟風險的早期篩檢。 PubMed DOI

一項針對健康年長者的大型研究發現,即使尿液白蛋白(UACR)濃度偏低,也會增加心房顫動(AF)風險。UACR每增加一倍,罹患心房顫動的機率就多16%,即使考慮其他因素,這關聯還是存在。定期檢查尿液白蛋白,有助於早期發現心房顫動高風險的長者。 PubMed DOI

瑞典一項涵蓋4,700多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單用creatinine或cystatin C計算的eGFR在體重過輕或肥胖者會高估或低估腎功能。結合兩者的eGFRcr-cys公式,在各種BMI下最準確,尤其不校正體表面積時,更能正確評估腎功能,幫助臨床做出更合適的治療判斷。 PubMed DOI

這項回溯性研究分析阿拉瓦地區13,705位第二型糖尿病成人,平均年齡69.2歲,男性佔56.4%。雖然男女平均BMI約29,但用CUN-BAE公式估算,肥胖率超過93%,遠高於BMI判定的41%。CUN-BAE和BMI高度相關,但CUN-BAE能找出更多肥胖者。未來還需更多研究確認CUN-BAE在其他族群的適用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