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IL-6在腎臟移植排斥和腎衰竭併發症中很重要。雖然針對IL-6的藥物(如tocilizumab、clazakizumab)早期有些成效,但近期大型臨床試驗(像IMAGINE)結果不理想,甚至提前終止。目前還有小型研究進行中,但IL-6標靶治療能否預防腎臟移植失敗,效果還不確定。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臟在過濾血液、調節水分和電解質、控制血壓等方面非常重要,還能排除代謝廢物和毒素,並限制炎症。腎臟中的樹突細胞幫助維持免疫耐受,防止有害T細胞被激活。但在腎衰竭時,毒素和細胞激素的積累會惡化免疫功能,增加炎症。腎臟也容易受到免疫疾病影響,免疫反應失衡會損害腎功能。近期的研究促進了針對腎病的生物治療發展,本文將探討腎病的免疫學及細胞激素療法的潛力。 PubMed DOI

Banff 分類雖然標準化了移植排斥的診斷與治療,但其僵化的類別限制了我們對異體移植炎症的理解,特別是對不符合排斥標準的炎症。為了描述在活檢中發現的炎症但腎功能未惡化的情況,提出了「亞臨床炎症」的概念。隨著免疫抑制劑的進步,亞臨床排斥的發生率下降,關注度減少。然而,近期研究指出即使是低水平的炎症也可能有長期負面影響。這篇綜述探討了腎臟異體移植中炎症的歷史、潛在起源,並提出了對亞臨床炎症的更新定義與管理方法。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腎臟移植後若出現抗體介導排斥反應,腎臟內會產生特殊血管(HEVs)。研究團隊開發奈米傳遞系統,能把IL-21中和抗體精準送到腎臟和附近淋巴結的HEVs,有效提升移植腎存活率、減少B細胞和抗體反應,降低排斥傷害,且不會造成全身免疫抑制,治療更精準安全。 PubMed DOI

C3腎小球病變是一種罕見腎臟病,腎臟移植後很容易復發,影響大多數患者,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目前還沒有有效預測或預防復發的方法,現有藥物像eculizumab效果有限。現在有新型補體抑制藥物正在研發,未來有望改善治療,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指引移植和後續照護。 PubMed DOI

腎臟移植患者長期用mTOR抑制劑,對COVID-19疫苗的T細胞免疫反應比用傳統免疫抑制劑好。不過,若只是短暫(4週)把mycophenolate換成sirolimus再打加強針,免疫反應並沒有明顯提升。總結來說,長期用mTOR抑制劑可能有助於增強疫苗免疫力,短期調整則效果有限。 PubMed DOI

一項針對腎臟移植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能穩定腎臟損傷,減緩腎功能惡化,並降低部分免疫相關基因表現。不過,12個月內病人和移植腎的存活率並無明顯差異,長期效果還需進一步觀察。 PubMed DOI

AMR 是移植失敗的主因之一,但目前缺乏標準有效治療,常用藥物像類固醇、rituximab 等,證據都不夠強。血漿置換加 IVIG 可能對早期 AMR 有幫助,但效果有限。新一代治療如 CD38 抗體和補體抑制劑在臨床試驗中有潛力,未來有望帶來新療法。 PubMed DOI

免疫介導腎臟病常因B細胞異常活化導致復發,傳統像rituximab等治療無法徹底清除B細胞。CAR細胞治療則能精準攻擊B細胞,有望帶來更完整的治療效果,改善復發問題。這篇綜述探討CAR療法在腎臟病治療上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大型腎臟移植研究發現,測量尿液 CXCL9 和 CXCL10 對偵測排斥反應的幫助有限。CXCL9 雖然診斷準確性略有提升,但不足以影響臨床決策,CXCL10 則無明顯效益。整體來說,這些尿液生物標記在移植後一年內,並未優於現有的臨床監測方法。 PubMed DOI

IgA腎病變如果沒及早治療,容易惡化成腎衰竭。現在除了傳統類固醇,還有像budesonide這類標靶藥、B細胞和補體抑制劑等新療法,能減少蛋白尿、延緩病情惡化。許多新藥還在臨床試驗中,未來治療選擇會越來越多。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