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住院兒童如果有急性腎損傷(AKI),尿液中的奎尼酸與色胺酸比值(uQ:T)會比較高,顯示NAD+生合成受影響,和成人的結果相似。這個比值越高,發生AKI的風險也越大。未來可以考慮用NAD+前驅物來預防或治療兒童AKI,但還需要更多臨床研究來證實。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心臟手術後的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種嚴重的併發症,目前缺乏特定藥物治療。研究分析了2504名患者,發現32種與AKI相關的代謝物,其中N-乙酰色氨酸在AKI患者中顯著升高。進一步研究顯示,N-乙酰色氨酸能保護腎臟,並透過與KEAP1蛋白互動來激活Nrf2,促進細胞保護基因的轉錄。因此,N-乙酰色氨酸可能成為心臟手術後保護腎臟的潛在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在接受腎臟腫瘤治療的兒童中急性腎損傷(AKI)的發生率及風險因素,並探討其與慢性腎病(CKD)的關聯。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1年間147名患者的數據,發現71%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AKI,主要在腫瘤切除術後48小時內。大部分AKI事件是可逆的,但有16名患者多次發作。治療後一年,有13%的患者被診斷為CKD,風險因素包括經歷AKI、使用多種藥物及低eGFR。研究強調了早期檢測和預防的重要性。 PubMed DOI

足細胞對腎小球過濾屏障非常重要,損傷可能引發蛋白尿、慢性腎病等問題。煙酰胺(NAM)作為維生素B3的一種形式,因其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對腎臟疾病有潛力。本研究探討NAM對阿霉素誘導的腎病影響,結果顯示NAM能顯著減少蛋白尿、腎小球硬化及足細胞損傷,並降低腎臟炎症和氧化壓力。NAM可能透過提升NAD<sup>+</sup>水平來預防腎病及足細胞損傷。 PubMed DOI

NICU裡足月和晚期早產兒只要有急性腎損傷,未來腎臟問題風險會提高,但目前沒明確追蹤指引。美國專家建議:出院時要評估腎臟健康,高風險嬰兒出院六個月後和兩歲時都要再檢查。未來還需更多研究和教育資源。 PubMed DOI

這篇統合分析指出,有急性腎損傷(AKI)經驗的兒童,身高和體重的z分數都比沒得過AKI的孩子低,尤其嬰兒族群影響最大。建議臨床上要特別注意這些孩子的生長狀況,並優先追蹤和處理相關問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尿液中的NGAL和renalase在有神經性膀胱的小朋友裡明顯偏高,尤其腎功能變差或有腎臟疤痕時更明顯。這兩個指標和腎功能呈負相關,數值越高代表腎功能越差。NGAL和renalase有機會成為早期、非侵入性的腎損傷檢測工具,但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這項來自低中收入國家的前導研究發現,兒童加護病房住院病童有15%發生急性腎損傷(AKI),其中8%在三個月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CKD),18%有CKD風險。AKI超過48小時者,後續腎臟問題風險更高。研究強調需進一步調查與追蹤。 PubMed DOI

最新研究指出,血液中較高的kynurenic acid(KA)及其與kynurenine的比值,和慢性腎臟病惡化有關。產生KA的酵素活性增加,會加重腎臟纖維化。小鼠實驗發現,低蛋白飲食能降低這酵素活性並減少腎損傷。這代表調控這條代謝路徑,特別是減少KA,有機會延緩CKD進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180位敗血性休克兒童,發現44.4%會發生急性腎損傷(AKI)。身高較高、蛋白尿、procalcitonin和BUN偏高、base excess偏低、PT延長都是AKI的危險因子,及早用抗生素則有保護效果。研究也建立了一個準確度高的風險預測圖,能幫助醫師早期辨識高風險兒童並及時治療,提升預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兒童心臟手術後,急性腎損傷(AKI)在新生兒和嬰兒都很常見,發生率約六成。AKI會讓嬰兒住ICU時間變長,但對新生兒影響不大。不過,只要AKI合併低血鈉,不分年齡,ICU住院天數都會增加。造成AKI的主因包括體外循環時間長、利尿劑劑量高和高血鈉。總之,AKI合併電解質異常會讓病童預後更差。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