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份指南針對菲律賓洗腎患者,提供在地化的飲食建議,重點在控制磷、鉀、鈉和水分攝取。內容包含常見食物替代、烹調技巧(如川燙蔬菜、用天然調味料),還有三天餐點範例,幫助患者兼顧健康與家鄉口味,提升飲食配合度。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在緊急情況下,如自然災害或疫情,為透析病人主動規劃是確保他們安全的關鍵。末期腎病患者面臨停電、水短缺和交通問題等風險,可能導致透析缺失,影響健康。本研究針對韓國血液透析患者,根據CDC建議制定飲食指導,強調鉀、磷、鈉和液體的攝取限制,並提供兩個三天的緊急餐計畫,分別針對有無電力和水源的情況,還附上食物交換清單,讓飲食更靈活。這些指導方針雖無法替代透析,但能在關鍵時刻支持患者健康。 PubMed DOI

近年來,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飲食指導已轉向健康飲食模式,鼓勵選擇全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穀類,並減少高鹽、高糖和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儘管如此,某些地區的健康專業人士對新建議仍不熱衷。為了推廣植物性飲食,提出七項策略,包括使用積極語言、逐步過渡、增加蔬菜份量、確保營養充足、減少肉類攝取、解決食物恐懼及個性化建議。消費者也強調享受美食的重要性,並將植物性飲食視為靈活的選擇。 PubMed DOI

這篇論文探討墨西哥CEAN(Centro de Atencion Nutricional)中心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營養照護。研究分析了中心的結構與功能,執照營養師專門訓練於腎臟營養,負責評估醫生轉介的患者。初步評估包含多項測量與實驗室檢查,並制定個別化飲食計畫。結果顯示,近50%的患者參加四次或更多的追蹤訪問,且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量減少,但對血清白蛋白和握力無不良影響,身體質量指數也略降。CEAN中心在提供CKD患者營養支持上有效,但仍需進一步臨床試驗確認改善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荷蘭成人透析病患的飲食遵從性,分析248名參與者的營養攝取與疾病指導方針的符合度。結果顯示,45%的人能量攝取不足,50%蛋白質攝取不足,雖然67%控制能量在建議範圍內,但61%仍超重。87%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只有15%達到纖維攝取建議。整體飲食品質偏低,平均得分僅74分。研究未發現飲食中鉀的攝取量與血清鉀水平有顯著關聯,顯示病患在遵循飲食指導上有困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雖然多數非透析CKD患者收入中等、沒領食物補助,但還是常遇到食物負擔、健康限制和缺乏支持等問題。現有的食物安全評估方式,可能沒辦法完整反映CKD患者的實際困難,建議應該發展更全面的評估工具。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第3到5期患者,蛋白質吃太少(小於0.6 g/kg/天)或太多(超過1.3 g/kg/天)都不好。建議一天攝取0.6到0.8 g/kg蛋白質,並依個人生活習慣、文化和資源,量身打造飲食計畫。 PubMed DOI

洗腎病人如果同時有營養不良、發炎和體液過多,死亡風險會大幅提升。研究建立了一個評分工具,可預測3、5、7年存活率。建議醫師要全面評估這三項狀況,才能更好管理風險、提升預後。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需求會隨年齡變化,兒童需支持成長,成人重點在延緩病情,老年則預防虛弱。營養計畫要個人化,考量口味、方便性及共病。從小建立健康習慣、提升健康素養,並規劃醫療銜接,有助於病人和家庭更好管理營養,提升腎臟健康與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重點摘要:** 這項研究開發並驗證了一份用來評估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對飲食的知識、態度與行為(KAP)的問卷。在199位CKD患者中,經過六個月的飲食衛教後,KAP分數明顯提升,腎功能也有所改善。研究結果強調,在CKD的治療管理中,納入飲食衛教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小兒腎臟病在兒童中較少見,且和成人不同,因小孩還在成長,營養需求特別重要。韓國醫師和營養師合作,針對韓國小朋友訂定了專屬飲食指引,詳細說明能量、蛋白質、鈣、磷、鉀等營養素建議,協助病童和家長更好管理飲食。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