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拉丁美洲腎臟病增加,早期發現和預防很重要,但醫療資源有限。阿根廷Renalida診所首創用團體醫療照護(GMC)幫助年長慢性腎臟病患者,結合團體看診、同儕支持和個人化照護,有效提升照護品質並降低成本。文章也提到可用實證推廣科學,讓這類模式更普及,改善患者醫療可近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病的年長者越來越多,照護也變得更複雜。現在有多專科團隊(腎臟科、老年醫學、護理、營養)一起照顧60歲以上的中重度CKD患者,定期評估並協助病人和家屬討論治療選擇。結果發現,這種團隊照護能更全面掌握患者需求,讓治療更貼近個人狀況,也有部分重度患者選擇不洗腎,提升照護品質。 PubMed DOI

住在鄉下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因貧窮、醫療資源不足和交通不便,導致診斷延誤、治療較晚。解決方法包括提升醫療可近性、推動遠距醫療、加強基層醫護教育、強化照護協調,以及重視預防和早期發現。政策上也要增加鄉村醫療人力,並針對CKD患者推動專屬措施,確保醫療公平。 PubMed DOI

拉丁美洲慢性腎臟病問題嚴重,雖然65%國家有腎臟健康計畫,但內容落差大。多數會針對高風險族群,並和其他慢性病計畫結合。醫護和民眾教育普遍,但只有四成國家有CKD登錄系統,相關法規和病患參與也都偏低。整體來說,區域內急需更一致、全面的腎臟健康政策。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拉丁美洲常因地理、經濟、資訊不足及心理障礙,無法及時獲得腎臟照護。除了治療,還要加強預防、早期發現、衛教和心理支持。政府、醫療單位、學界和病友團體都要攜手合作,才能讓腎臟照護更公平、更普及,讓大家都能受惠。 PubMed DOI

阿根廷Qom和Wichi等原住民族因醫療資源不足,腎臟健康風險更高。Qom族糖尿病、肥胖和腎臟病風險上升,尤其年輕族群;Wichi族則蛋白尿較低,幾乎沒糖尿病。針對這些族群,腎臟病政策要有科學根據、符合在地需求,並持續監測與調整。 PubMed DOI

拉丁美洲腎臟照護資源分布不均,品質也偏低,對慢性腎臟病孕婦更是明顯。作者建議,應把孕期腎臟照護納入各國醫療體系評估指標,以找出缺口並改善。文章也討論當地孕婦腎臟病的流行情形、臨床挑戰、照護障礙,並和其他地區做比較。 PubMed DOI

在阿根廷,有17%洗腎病人是因慢性腎臟病原因不明(CKDUO),這些人大多較年輕、女性比例高、共病少,且多來自弱勢社經背景,較難及早接受腎臟照護。和其他洗腎病人比,CKDUO患者洗腎後存活率較高。研究建議應加強早期篩檢及提升弱勢族群的腎臟醫療可近性。 PubMed DOI

拉丁美洲腎臟病負擔沉重,雖有55萬人接受腎臟替代治療,但因社會、經濟和醫療資源不足,許多人無法獲得治療,造成嚴重不平等和可避免的死亡。改善情況需加強醫療規劃、增加投資,並促進政策、衛生組織與腎臟學會合作。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雖然治療方式進步,但照護上還有很多不足。這篇文章整理了現有的CKD照護模式及缺點,也介紹像是護理師、藥師主導或數位化等新型照護方式。研究結果不一,顯示如何在臨床上有效執行這些照護模式,還需要更多實證研究支持。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越來越常見,預估2040年每五個大人就有一個會罹患,2050年更會成為西班牙第三大死因。因為早期沒明顯症狀,加上篩檢率低,常常被忽略或晚期才發現。及早發現和治療很重要。IntERKit計畫就是要幫助醫療機構用更有效率的方法,提升CKD早期偵測和照護品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