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天氣越熱,慢性腎臟病患者去急診的次數會增加,尤其是腎臟相關問題更明顯。沒冷氣的人影響更大。隨著極端高溫越來越常見,這些患者熱傷害風險會上升,也會讓醫療資源需求增加。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分析了南韓末期腎病(ESKD)患者在急診部的就診情況,使用了2019至2021年的數據。結果顯示,ESKD患者的住院率(66.7%)和死亡率(9.4%)明顯高於非慢性腎病患者(分別為21.0%和5.1%)。這些患者通常年齡較大,女性比例較高,且多數需要醫療援助。主要影響住院和死亡率的因素包括高齡、男性、轉診及急診停留時間等。常見就診原因有血管併發症、消化系統疾病等。研究強調了ESKD患者急診就診的嚴重性,建議進一步研究以改善臨床結果。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這項法國研究發現,在夏季期間,當氣溫超過32.5°C時,洗腎的末期腎臟病患者死亡率會上升,但腎臟移植接受者則沒有這種情況。這項分析是利用2012到2022年的全國登錄資料進行的。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背後的原因,以及高溫和其他環境因素的綜合影響。 PubMed DOI

這項長達19年的研究追蹤6,700多位無心血管病史的成年人,發現腎功能即使輕微惡化,罹患慢性發炎相關疾病的風險就會上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趨勢很像。即使只是輕度腎損傷,風險也會提高,腎功能最差的人風險最高。這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心臟病,也容易得各種發炎疾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美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有越多像低收入、教育程度低、糧食不安全、沒健保等不利社會健康因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會提高,且這種影響在男性身上更明顯。 PubMed DOI

中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長期暴露在PM2.5和PM1等空氣污染物下,腎功能會加速惡化。不過,平時有健康生活習慣的人,腎臟受損的風險明顯較低。這顯示健康生活能減緩空污對腎臟的傷害。 PubMed DOI

空氣污染不只傷害心肺,還會增加慢性腎臟病和腎小球疾病的風險。全球研究都證實這點,但相關機制還有待釐清。因為空污是可控的風險,透過政策和個人努力改善空氣品質,有助於預防或減緩腎臟病惡化。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常會進展成慢性腎臟病(CKD),中間過渡期稱為急性腎臟病(AKD),這階段會影響病人長期健康。本文整理AKI後發生AKD的機率、危險因子及影響,並強調需跨科別合作、規劃後續照護,才能提升病人預後。 PubMed DOI

虛弱在晚期腎臟病或洗腎患者中很常見,是急診、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增加的重要預測因子。雖然虛弱會隨時間變化,但惡化本身和住院次數、天數無直接關聯。及早發現並介入治療,有助減少醫療資源消耗,改善病人健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2023年加拿大野火產生的空污,讓美國東部和中西部洗腎患者的死亡和住院風險大增。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公尺,死亡風險最高可增至139%。顯示野火空污對腎臟病等高風險族群威脅很大。 PubMed DOI

全球約有8.5億人受腎臟病影響,氣候變遷不只讓腎臟病更嚴重,也影響治療取得,同時腎臟照護本身也會傷害環境。作者提出「PASIGE」架構,強調預防、永續做法、早期篩檢、技術創新、開發環保療法,以及提升病人照護和系統韌性,盼能兼顧病人健康與環境永續。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