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一名因急性酒精中毒導致多重器官衰竭的重症病患,透過ECMO、CRRT和血液灌流的整合治療,成功改善氧合、穩定腎功能並降低發炎,順利接受手術且完全康復。這種治療方式對嚴重酒精中毒器官衰竭可能有效,但還需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本研究探討接受體外膜氧合(ECMO)治療的末期腎病(ESRD)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死亡風險。研究回顧了2009年至2022年間90名接受靜脈動脈ECMO的成人ESRD患者的醫療紀錄,排除14名在ECMO啟動後24小時內死亡的患者。結果顯示住院死亡率高達69.7%,心源性休克為最常見診斷,感染則為主要併發症。APACHE II分數被確認為獨立死亡風險因子,且分數≤29的患者在6個月生存率上顯著優於分數>29的患者。研究強調APACHE II分數在預測ESRD患者住院死亡風險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膽汁性腎病是晚期肝硬化患者常見但被忽視的急性腎損傷原因,特別是膽紅素高於20 mg/dl的患者。這種病症由膽紅素和膽酸在腎臟沉積引起,導致腎小管損傷。目前尚無標準化的診斷或治療方案。一項研究中,15名患者接受白蛋白透析或血漿置換治療,腎功能大多改善,30天生存率達80%。這顯示體外血漿去除技術對改善腎功能有潛力,但仍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在重症病患中,結合血液吸附(HA)與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的效果與安全性,特別針對橫紋肌溶解症(RM)和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研究納入111名病患,結果顯示CRRT + HA組的ICU死亡率顯著低於僅接受CRRT組(18%對42%),住院死亡率也較低(21%對42%)。此外,CRRT + HA組在治療後的肌酸激酶(CK)降低率較高,且未增加不良事件。總體而言,CRRT結合HA療法對RM和AKI病患有助於降低死亡率,且安全性良好。 PubMed DOI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膜因能有效治療急性腎損傷(AKI)而受到重視,因其能吸附炎症介質如β2-微球蛋白和IL-6。PMMA膜具備機械穩定性和化學惰性,減少血液過濾的不良反應。在敗血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中,PMMA膜顯示出良好潛力,能調節免疫反應並緩解「細胞激素風暴」。雖然其好處明顯,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療效並建立標準化治療方案,促進其在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應用。 PubMed DOI

敗血症是一種嚴重的病況,會引發無法控制的炎症反應,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和高死亡率。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對於管理敗血性休克患者的液體過載和免疫反應至關重要。本研究分析了2016至2021年間61名ICU患者的液體平衡變化,發現適當的液體管理可將90天死亡率風險降低50%。CRRT雖然縮短住院時間,但因機械通氣需求,間接延長住院天數。維持最佳液體平衡對降低死亡率和併發症至關重要,建議未來進行多中心研究以確認結果。 PubMed DOI

血液吸附治療在重症醫療越來越常見,但用途還不夠明確。不同裝置可能會連帶移除重要藥物,像抗生素,這對敗血症患者很有風險。不過,HA在藥物中毒或手術前移除有害藥物時很有幫助。目前研究還不夠,需要更多資料來指引劑量調整及確認治療安全性與效果。 PubMed DOI

ECMO 在 COVID-19 疫情期間用得越來越多,但常見併發症像急性腎損傷和體液過多會影響治療效果。腎臟替代治療(KRT)能搭配 ECMO 使用,方法和時機各醫院不一樣。這篇綜述整理了 ECMO 患者發生腎損傷的原因、KRT 的選擇,以及兩者合併治療的影響。 PubMed DOI

敗血症和相關急性腎損傷(AKI)死亡率高,目前治療只能支持器官功能。Selective Cytopheretic Device(SCD)是一種新療法,能過濾並調節過度活化的免疫細胞,減少發炎反應。本文介紹SCD的發展、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及其治療其他發炎疾病的潛力。 PubMed DOI

對橫紋肌溶解合併急性腎損傷的重症病人來說,CytoSorb 結合標準透析,和單用高通量透析在清除肌紅蛋白、腎功能恢復、死亡率等臨床結果上差不多,沒有明顯優勢。不過,CytoSorb 組在器官衰竭和疾病嚴重度分數改善幅度較大。整體來說,臨床效益差異不大。 PubMed DOI

血液吸附是新興的血液淨化技術,近年在兒童加護病房越來越受重視。它對敗血性休克、肝衰竭等有潛力,可降低發炎、改善器官功能。雖然操作有挑戰,但已有專為兒童設計的裝置,讓治療更安全。初步研究結果不錯,但還需要更多大型研究來證實長期效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