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用單細胞和空間轉錄體技術,詳細分析急性腎損傷時腎臟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的不同亞型及其分布變化。發現特定巨噬細胞亞型會隨時間和位置改變,像Arginase 1陽性巨噬細胞在初期進入腎皮質,修復期則有增生型巨噬細胞移動。第28天後,巨噬細胞表現出常駐型特徵。這些發現有助於未來腎臟疾病的精準治療。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在腎臟磷酸鹽代謝中的角色,特別是它與共受體αKlotho(KL)的互動。研究人員對野生型小鼠注射重組FGF23,並在不同時間點分析其在腎臟的生物活性。他們發現FGF23的影響不受性別影響,但依賴於特定腎臟細胞中KL的表達。研究揭示了FGF23信號傳導的基因組變化,並發現FGF23與MAPK信號傳導及TNF受體之間的意外互動,這可能影響FGF23的生物活性。這些結果為FGF23相關疾病提供了新見解。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可能會導致慢性腎病(CKD),這一轉變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腎巨噬細胞的角色。雖然已有研究探討巨噬細胞對AKI的反應,但它們在轉變為CKD過程中的細胞間溝通機制仍不完全明瞭。這篇綜述分析了巨噬細胞在不同腎損傷階段的表型變化,並強調它們與腎小管上皮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的互動,這些互動可能影響AKI到CKD的進展,並提出了潛在的治療策略以減輕這些負面影響。 PubMed DOI

敗血症是一種危急狀況,每年影響約4900萬人,導致約1100萬人死亡。雖然短期死亡率有所改善,但長期影響,特別是腎臟健康方面,逐漸受到重視。約40%的敗血症患者會出現急性腎損傷(AKI),並有可能發展為慢性腎病(CKD)。腎臟中的巨噬細胞在此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炎症反應中。本篇綜述將探討腎臟巨噬細胞及單核細胞在敗血症AKI中的行為,並討論針對巨噬細胞的治療策略,以減輕敗血症的長期影響。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會增加慢性腎臟病(CKD)風險,巨噬細胞在這過程很重要。M1型會引發發炎,M2型有助修復,但停太久會造成纖維化。腎臟的SIRT6酶能幫助巨噬細胞從M1轉M2,促進修復,但也可能導致纖維化。這篇綜述探討SIRT6如何影響巨噬細胞,並討論相關治療策略。 PubMed DOI

先天免疫細胞像顆粒球、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在腎臟疾病裡有雙重角色,既可能引發發炎和纖維化,導致急性或慢性腎損傷,也有助於腎臟修復。它們的功能會受到腎臟環境和其他細胞互動影響。深入了解這些機制,有助於開發新的腎臟疾病治療方式。 PubMed DOI

AKI後,腎小管會出現多倍體細胞,這些細胞和發炎、纖維化有關,會加速AKI惡化成CKD。SPP1蛋白在這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抑制SPP1能減少纖維化,未來針對SPP1或多倍體細胞治療,有望預防AKI變成CKD。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找出11個與急性腎損傷(AKI)相關的粒線體基因,並建立了粒線體風險分數(MRS)模型,可準確預測AKI。研究發現粒線體功能異常和免疫細胞變化是AKI的關鍵,且XRCC3基因有保護腎臟的作用。這個模型有助於AKI預測,也提供治療新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空間轉錄體學分析C3腎小球病變患者的腎臟切片,發現與細胞外基質和干擾素活性相關的基因表現特別高。補體C3可能透過CD11c與ECM互動。實驗也證實,補體活化的巨噬細胞會促使腎小球內皮細胞產生纖維化,並增加ECM基因表現,為C3G的致病機制帶來新見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單細胞RNA定序分析ADPKD患者和健康者的腎臟,發現M2型巨噬細胞、T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在ADPKD腎臟都變多,彼此互動複雜。M2型巨噬細胞受M1型分泌的IL-10影響,會促進囊腫細胞生長;CD4+ T細胞則透過免疫檢查點路徑調節免疫抑制。纖維化則由活化的纖維母細胞主導。這些發現提供新的治療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單細胞染色質分析技術,深入比較腎臟移植後T細胞介導排斥反應和BK多瘤病毒腎病變的細胞變化與分子特徵。結果發現,兩者在細胞組成和染色質調控路徑上有明顯差異,並找出關鍵調控因子,未來有助於提升診斷和治療這些移植併發症的精準度。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