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用孟德爾隨機化方法發現,腎功能變差(像是血清肌酸酐升高、eGFR降低)會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及其亞型的風險,但慢性腎臟病診斷或尿素氮濃度則沒這關聯。建議腎功能差的人要特別注意VTE的預防和監測,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原因。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進行了系統性回顧,分析慢性腎病(CKD)患者中血栓栓塞(VTE)的風險因素。研究團隊從多個資料庫中搜尋相關文獻,最終納入十四項研究。結果顯示,CKD的不同階段顯著提高VTE風險,特別是末期腎病的風險最高(OR: 3.68)。其他風險因素包括女性、充血性心衰竭、心房顫動、冠狀動脈疾病及系統性紅斑狼瘡。透析方式也影響VTE風險,建議醫療人員應評估CKD患者的VTE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腎靜脈血栓症(RVT)患者進行調查,分析了182名患者的臨床特徵、治療選擇及預測腎臟結果和死亡率的因子。結果顯示,腎病綜合症是RVT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惡性腫瘤及手術後情況。39.6%的患者腎功能惡化,29.7%發展為慢性腎病。主要預測因子包括腎病綜合症、低白蛋白和糖尿病。研究期間45.1%的患者去世,主要因敗血症。強調需及早識別高風險患者,以降低腎功能惡化和死亡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吸煙行為與慢性腎病(CKD)的關聯,使用了先進的統計方法。結果顯示,吸煙開始、早期吸煙年齡、每日香煙消耗量及終生吸煙暴露均與CKD風險增加有關,而戒煙則能降低風險。研究確認吸煙是CKD的重要促成因素,建議降低吸煙率可顯著減少CKD的發生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透過統合分析和孟德爾隨機化,探討糖尿病腎病(DKD)的主要風險因素及其因果關係。研究回顧截至2024年9月的文獻,找出DKD的重要風險因素,如高血壓、合併症、血糖控制不佳等,風險範圍從3.27到6.33。孟德爾隨機化顯示高碳水化合物攝取會增加DKD風險,而多吃蔬菜則有保護作用。研究強調飲食和生活方式改變對預防DKD的重要性,建議早期介入血糖控制、高血壓和飲食。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蛋白質S缺乏與靜脈血栓栓塞(VTE)風險的關聯,利用英國生物銀行和美國NIH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罕見的PROS1基因變異與VTE風險顯著相關,攜帶者的蛋白質S水平僅為正常的48%。此外,較常見的錯義變異也與VTE風險輕微增加有關。研究確認低蛋白質S水平與VTE及周邊動脈疾病有關,並指出獲得性因素可能是主要原因。總之,PROS1變異是VTE的重要風險因素,但其他因素也需考量。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休閒靜態行為(如看電視)與慢性腎臟病(CKD)、糖尿病(DM)及其併發症之間的因果關係,使用雙樣本孟德爾隨機化方法。結果顯示,看電視時間增加與CKD(勝算比1.26)、2型糖尿病(1.82)及糖尿病(2.26)風險上升有關,且統計上顯著。研究確認結果穩健,未發現橫向多效性或影響力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雖然提供了遺傳證據,但仍需進一步研究靜態行為如何影響這些健康問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遺傳分析發現,甲狀腺刺激素(TSH)偏高會導致腎功能變差,特別是在東亞和歐洲族群中。不過,其他甲狀腺指標(像是fT4、TPOAb)沒看到明顯影響。未來慢性腎臟病的管理,建議要把TSH這個因素納入考量。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孟德爾隨機化分析452種血液代謝物,發現甘胺酸和N-乙醯鳥胺酸可能和慢性腎臟病有因果關係。不過,降低甘胺酸可能會增加膽結石和膽囊炎風險,減少N-乙醯鳥胺酸也可能影響耳鳴。這些代謝物有機會成為新治療標靶,但相關治療要注意副作用。 PubMed DOI

這項雙向孟德爾隨機化研究發現,基因預測的鐵狀態(像是血清鐵、鐵蛋白等)和尿毒症之間,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說,之前觀察到的關聯,可能只是巧合,並不代表真的有直接影響。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鐵代謝和腎臟病的關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肥胖會明顯導致腎功能變差,尤其是用cystatin C來評估時才看得出來,用creatinine則沒這關聯。影像和遺傳分析也支持這結果,提醒大家在研究肥胖和慢性腎臟病時,選對腎功能指標很重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