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多中心研究發現,心臟手術後早期測量尿液細胞角蛋白20(uCK20),能有效預測哪些病人較容易發生嚴重急性腎損傷(AKI)及30天內重大腎臟不良事件。uCK20的預測能力比現有腎損傷指標更好,納入臨床評估後能大幅提升風險判斷準確度,外部驗證也證實其效果,有望成為術後早期預測AKI的重要工具。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敗血症相關急性腎損傷(SA-AKI)是敗血症常見的併發症。研究發現miR-340-5p是一個潛在的生物標記,能有效區分SA-AKI患者與健康個體。研究中,159名敗血症患者中有92名出現SA-AKI,尿液中miR-340-5p水平較高,與不良預後相關。體外實驗顯示,脂多醣(LPS)處理會增加miR-340-5p,並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miR-340-5p對KDM4C有負向調控,顯示其在SA-AKI中的重要角色,未來可作為診斷和預後的生物標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接受心臟手術的兒童急性腎損傷(AKI)發生率及其與臨床結果的關聯。共納入2,519名患者,507名(20.8%)發展為AKI,其中337名為第1期,77名為第2期,93名為第3期。研究顯示,SCr-AKI患者在重症監護病房的住院時間較長,住院費用也增加。結合SCr和CysC可更準確評估AKI風險,術後CysC的切割值1.29 mg/dL被認為是重要的評估指標。建議在高風險兒童中使用CysC以提高AKI診斷準確性。 PubMed DOI

最近研究發現,腎臟移植受者中,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血清肌酸酐穩定的情況下仍可能出現急性排斥反應。本研究旨在透過尿液生物標記物CCL2、CXCL9、CXCL10和VEGF-A,建立風險算法來識別排斥反應的風險。研究分析了517個腎臟活檢樣本,並在174個兒童樣本中驗證,結果顯示該算法具備高特異性和陰性預測值,能有效區分低風險與高風險患者,對改善移植後監測具重要意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高血壓治療時,若發生急性腎損傷,檢查尿液中特定生物標記(如白蛋白、α-1微球蛋白等)有助於預測腎功能能否恢復。這對醫師調整治療方案很有幫助,未來遇到血清肌酸酐上升時,可以更精準評估腎臟狀況,提升治療安全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15項加護病房常見的數據,開發出一個能預測重症病人7天內發生不同程度急性腎損傷(AKI)風險的模型。分析976位病患資料,模型準確度不錯(AUC 0.76),也有臨床實用性,有助於及早找出高風險病人,提升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新的尿液和血液生物標記能比現有標準更早、更準確偵測到癌症病人因cisplatin治療引起的腎損傷,甚至能發現標準檢測沒抓到的「亞臨床」腎損傷,代表目前常用指標其實低估了腎損傷的發生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開發出一套流式細胞儀方法,能用尿液檢測特定腎小管上皮細胞(TECs),其中CD227/CD326<sup>+</sup> TEC數量和急性腎損傷(AKI)嚴重度有關,能有效區分AKI、健康人及腎絲球疾病患者。這種檢測方式具特異性且非侵入性,有助於監測AKI時的腎小管損傷。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即使輕微或短暫,也會明顯增加日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腎衰竭或其他腎臟重大問題的風險,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或手術史的人更要注意。所有AKI患者都應該在發生後定期追蹤,及早發現和處理腎臟問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超過1.7萬名ICU急性腎損傷病人,根據腎功能和尿量變化分成四種亞型。結果發現,腎功能惡化但尿量增加的病人死亡率最高,腎功能改善且尿量穩定的病人預後最好。這有助於未來針對不同AKI病人,提供更精準的治療建議。 PubMed DOI

單靠血清肌酸酐(SCr)無法分辨急性腎損傷(AKI)是脫水還是真正腎臟受損。這項印度急診研究測試uNGAL尿液試紙,發現初次檢查uNGAL升高能準確預測持續性腎損傷(SCr超過48小時),且與住院死亡率較高有關。uNGAL試紙特異性高、敏感度中,能幫助急診快速找出真正腎損傷患者。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