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敗血症和相關急性腎損傷(AKI)死亡率高,目前治療只能支持器官功能。Selective Cytopheretic Device(SCD)是一種新療法,能過濾並調節過度活化的免疫細胞,減少發炎反應。本文介紹SCD的發展、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及其治療其他發炎疾病的潛力。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評估了血液淨化對重症COVID-19患者消除炎症介質的影響。研究發現,接受血液淨化和未接受血液淨化的組別之間的D-二聚體和降鈣素原水平存在顯著差異。血液淨化與D-二聚體水平顯著下降相關,但在其他炎症標誌物或嚴重程度評分方面並未顯示顯著變化。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體外血液淨化(EBP)對心臟手術後急性腎損傷(CSA-AKI)的影響,對象為接受非緊急心臟手術的高風險患者。研究在西班牙兩家醫院進行,招募343名患者,分為EBP組和標準護理組。結果顯示,EBP組的CSA-AKI發生率為28.4%,顯著低於標準護理組的39.7%。雖然次要結果無顯著差異,但EBP對慢性腎病、糖尿病等患者特別有效。總結來說,EBP能有效降低CSA-AKI的發生率,該試驗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 PubMed DOI

腎臟在過濾血液、調節水分和電解質、控制血壓等方面非常重要,還能排除代謝廢物和毒素,並限制炎症。腎臟中的樹突細胞幫助維持免疫耐受,防止有害T細胞被激活。但在腎衰竭時,毒素和細胞激素的積累會惡化免疫功能,增加炎症。腎臟也容易受到免疫疾病影響,免疫反應失衡會損害腎功能。近期的研究促進了針對腎病的生物治療發展,本文將探討腎病的免疫學及細胞激素療法的潛力。 PubMed DOI

敗血症是因感染引起的嚴重反應,導致重症病人高病率和死亡率。雖然抗微生物治療有所進步,但情況仍然不樂觀。新興的血液淨化療法如選擇性細胞療法裝置(SCD)、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濾芯(PMX-HP)和Seraph 100過濾器,顯示出輔助治療的潛力。這些療法可能改善敗血症患者的器官功能和存活率,但目前仍缺乏確鑿證據,正在進行的研究將有助於了解其效果及最佳使用方式。 PubMed DOI

體外血液淨化(EBP)一直是敗血症的輔助治療,尤其在多脏器衰竭時。最近出現的目標快速內毒素吸附(TREA)方法,專門針對內毒素性敗血性休克,能有效去除血液中的內毒素。傳統EBP療法效果有限,因為敗血症患者的免疫反應差異。TREA技術使用專門設備,如Alteco LPS吸附器和Toraymyxin 20-R,能更有效地去除內毒素,對於內毒素水平高的患者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 PubMed DOI

敗血症是一種危急狀況,每年影響約4900萬人,導致約1100萬人死亡。雖然短期死亡率有所改善,但長期影響,特別是腎臟健康方面,逐漸受到重視。約40%的敗血症患者會出現急性腎損傷(AKI),並有可能發展為慢性腎病(CKD)。腎臟中的巨噬細胞在此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炎症反應中。本篇綜述將探討腎臟巨噬細胞及單核細胞在敗血症AKI中的行為,並討論針對巨噬細胞的治療策略,以減輕敗血症的長期影響。 PubMed DOI

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的臨床結果仍面臨挑戰,死亡率偏高。除了標準治療,創新的輔助療法如免疫調節也在探索中,旨在恢復免疫系統平衡。最近的進展促成了血液淨化療法的發展,透過體外循環系統和過濾器,有效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了解這些方法的運作對提高病人存活率至關重要,並遵循「首先,不造成傷害」的原則。本文將概述血液吸附技術的研究成果,並指出未來的探索方向。 PubMed DOI

ECMO 在 COVID-19 疫情期間用得越來越多,但常見併發症像急性腎損傷和體液過多會影響治療效果。腎臟替代治療(KRT)能搭配 ECMO 使用,方法和時機各醫院不一樣。這篇綜述整理了 ECMO 患者發生腎損傷的原因、KRT 的選擇,以及兩者合併治療的影響。 PubMed DOI

血液吸附是新興的血液淨化技術,近年在兒童加護病房越來越受重視。它對敗血性休克、肝衰竭等有潛力,可降低發炎、改善器官功能。雖然操作有挑戰,但已有專為兒童設計的裝置,讓治療更安全。初步研究結果不錯,但還需要更多大型研究來證實長期效果。 PubMed DOI

CAR T細胞治療對血液癌很有效,但常見副作用是急性腎損傷(AKI),多半發生在治療後一週內,且通常一個月內會自行恢復。高風險族群包括本身有腎臟病、出現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神經毒性,或使用抗生素、顯影劑者。AKI多屬輕微,未來還需更多研究針對預防及長期影響。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