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重點整理:** 肥胖和發炎會增加心臟衰竭和死亡的風險,但直到最近,針對這些因素的治療都還沒有被證實能改善結果。最近有一些小型研究顯示,減少肥胖和發炎可能對心臟衰竭患者有幫助,不過目前還有更大規模的研究正在進行,未來幾年內會有更明確的答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肥胖會顯著增加心臟衰竭(HFpEF)的風險,並加重患者的症狀及住院率。近期臨床試驗顯示,基於腸促胰素的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如semaglutide)和雙重GIP/GLP-1受體激動劑(如tirzepatide),在管理肥胖相關HFpEF方面效果顯著,能促進減重、提升生活品質及運動能力,並可能降低住院率。此外,非類固醇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finerenone也顯示出降低心血管死亡率的潛力,特別對BMI較高者效果更佳。總之,這些藥物在治療肥胖相關HFpEF患者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PubMed DOI

肥胖與心臟衰竭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彼此影響著發病率與死亡率。肥胖不僅提高心臟衰竭風險,還使治療變得更複雜,需個性化的治療計畫。目前,針對肥胖患者的心臟衰竭治療包括藥物和非藥物策略,並強調有效的療法。關鍵藥物如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和利尿劑等,對於改善症狀和生活品質有顯著效果。綜合藥物與生活方式改變的全面管理,對於改善健康結果至關重要。 PubMed DOI

肥胖與心臟病有密切關聯,因為肥胖會引發多種健康問題,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等,進而影響心臟健康。減重對於改善這些心臟問題非常重要。針對肥胖和心臟衰竭的藥物,如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和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都是有效的治療選擇。對於重度肥胖及冠狀動脈疾病或心臟衰竭的患者,減重手術也是一個可考慮的選項,但需謹慎篩選病人並做好術前準備和術後護理。 PubMed DOI

肥胖透過複雜的機制,顯著影響心臟衰竭的發生與惡化,涉及荷爾蒙變化和發炎,導致心臟充血增加。這種情況常與營養不良和肌肉問題共存,如惡病質或肌少症。對心臟衰竭患者而言,治療肥胖能改善生存率。各種方法,包括介入治療、藥物和飲食策略,皆可用來解決肥胖問題。本文旨在探討肥胖與心臟衰竭的關聯,並強調減重計畫對心臟功能的正面影響。 PubMed DOI

隨著肥胖人口增加,跟肥胖有關的HFpEF(心臟衰竭且射出分率保留)也越來越常見。肥胖會讓HFpEF更嚴重,診斷和治療也更困難,因為常用的生物標記不一定準確。進階影像有助診斷。治療重點是減重、運動、藥物(如SGLT2抑制劑、MRA),並控制共病。新療法也在研究中,未來需要更個人化的照護。 PubMed DOI

肥胖會大幅提高射出分率保留型心衰竭(HFpEF)的風險,因為會多方面傷害心臟。像SGLT2抑制劑、GLP-1受體促效劑這類減重藥,已證實能改善HFpEF患者的症狀和生活品質。這篇綜述強調GLP-1受體促效劑的好處,也討論未來治療方向。 PubMed DOI

過重和肥胖會增加心臟衰竭風險,但在心衰患者中,體重和預後的關係很複雜。有「肥胖悖論」現象,BMI高反而存活率較好。不過,最新研究發現,對過重或肥胖的心衰患者,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減重是有幫助的。比起只看BMI,像心外膜脂肪這類指標更能判斷誰適合減重治療,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不同脂肪對心臟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醫院研究發現,大多數HFpEF心衰竭患者都過重或肥胖,常合併高血壓和心房顫動。肥胖者較容易水腫,也較常用特定藥物,但HFpEF嚴重度和BMI、性別無關。研究建議應針對肥胖患者設計更合適的治療方式。 PubMed DOI

肥胖會加重心臟衰竭,卻常被忽略。新一代減重藥物(如GLP-1促效劑、SGLT2抑制劑)對肥胖型心衰竭患者有幫助,能減少發炎、降低心臟壓力、減少住院,對射血分率保留型特別有效。但長期安全性還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

肥胖會增加心臟衰竭、冠心病和中風風險,減重有助降低這些風險。新藥如 semaglutide、tirzepatide 搭配健康生活型態,對合併肥胖的心衰竭患者有治療潛力。不過,肥胖定義、藥物安全性及作用機制仍待釐清。適當評估與治療肥胖,有助提升心衰竭患者生活品質並減少相關事件。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