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篇FIDELITY研究分析發現,慢性腎臟病合併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體力越虛弱,腎臟和心血管事件風險越高。不過,不管體力狀況如何,finerenone都能有效降低腎臟和心血管不良結果,改善尿蛋白,並減緩腎功能惡化。雖然虛弱者副作用較多,但finerenone的好處在各族群都很明顯。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SGLT2抑制劑可治療成人慢性腎臟疾病,但對於身體虛弱、有多重健康問題的患者使用仍有爭議。研究顯示empagliflozin對腎臟疾病進展和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28%、全因住院風險降低14%,尤其對高風險住院患者效果更為明顯。這些結果支持在慢性腎臟疾病患者中使用SGLT2抑制劑,不論身體狀況如何。 PubMed DOI

FINE-REAL研究正在探討選擇性非類固醇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finerenone在2型糖尿病(T2D)相關的慢性腎病(CKD)患者中的應用。這項研究自2022年6月開始,預計2028年完成。到2023年6月,共有556名參與者,504名納入分析,隨訪中位數為7個月。76.1%的參與者屬於高風險CKD,大多數也使用ACEI/ARB(71.8%)和SGLT2抑制劑(46.6%)。finerenone的起始劑量主要為10毫克,治療持續率達92.3%。21.8%報告不良事件,5%為高鉀血症,無嚴重後果。研究顯示finerenone在CKD和T2D患者中有效且安全。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影響全球約10%的成年人,並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雖然傳統治療方法效果有限,但新型非類固醇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finerenone顯示出良好效果。系統性回顧顯示,finerenone能顯著降低CKD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並改善腎臟健康,風險較低。然而,研究仍有一些限制,未來需進一步探討其長期效益與安全性。 PubMed DOI

這項分析評估了符合finerenone第三期研究資格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中,慢性腎病(CKD)的比例。研究顯示,5.4%的患者符合FIDELIO-DKD標準,22.3%符合FIGARO-DKD標準,約33%的患者(約110,000人)適合finerenone治療。雖然患者的風險因素控制相對良好,但仍有不少人控制不佳。分析預測,每1000名符合資格的患者中,可能有21.7例心血管事件和16.7例腎臟事件可避免,顯示出finerenone治療的潛在益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非類固醇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finerenone在2型糖尿病(T2D)患者中,特別是合併慢性腎病(CKD)或心臟衰竭(HF)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涵蓋了18,991名參與者,其中80.9%有T2D,平均年齡66歲,HbA1c為7.6%。隨訪2.9年,finerenone在心血管死亡、腎臟結果及心臟衰竭住院等方面顯示一致的療效,無論基線HbA1c或降糖療法如何,顯示其能有效降低T2D患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 (SGLT2) 抑制劑,如 empagliflozin,適合用於治療慢性腎病 (CKD) 的成人。對於身體虛弱或有多重健康問題的患者,使用這些藥物仍有不確定性。一項研究分析了 6,609 名 CKD 患者,發現住院的主要預測因子包括生物標記、行動能力、糖尿病及腎功能。結果顯示,empagliflozin 降低腎病進展和心血管死亡風險,且在高住院風險患者中效果更明顯,支持在 CKD 患者中使用此藥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34項新型降糖療法的臨床試驗,釐清2型糖尿病中虛弱的表現。主要發現顯示,虛弱的中位數盛行率為9.5%,在年長者和腎功能受損者中較常見。隨著虛弱程度增加,HbA1c的療效略有下降,但臨床意義不大。FI每增加0.1點,與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上升相關。研究指出虛弱參與者常被排除,建議調整試驗以更好評估虛弱個體的需求,因為他們的風險與益處仍不明確。 PubMed DOI

對於有慢性腎臟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finerenone能有效降低心血管和腎臟事件風險,不管治療初期腎功能變化如何,效果都很穩定。初期eGFR變化不會影響finerenone的療效或安全性。 PubMed DOI

虛弱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很常見,會增加腎衰竭和死亡風險。研究發現,KFRE 低估有虛弱患者的腎衰竭風險,但若用 cystatin C 估算腎功能並考慮死亡風險,預測會更準確。醫師在評估時,應同時考量虛弱和相關因素。 PubMed DOI

對於已在用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抑制劑的慢性腎臟病合併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同時加用finerenone和empagliflozin,跟單用其中一種比,180天內尿蛋白/肌酸酐比下降更多,顯示腎臟保護效果更好,而且這個組合耐受度不錯,沒發現額外安全疑慮。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