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篇研究回顧發現,雖然SGLT2抑制劑臨床試驗中女性受試者比例大致合理,但不少試驗仍有招募偏差。大多數研究沒針對性別做結果分析,女性擔任第一或資深作者的比例也偏低,顯示性別偏見在數據分析和作者組成上仍存在。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最近研究指出,某些非心血管藥物對心衰竭(HF)患者有保護作用,特別是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拮抗劑和類胰高血糖素肽-1(GLP-1)激動劑。系統性回顧分析了六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SGLT-2拮抗劑能顯著降低HF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風險,無論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相對而言,GLP-1激動劑未顯示有益效果,且在性別間的影響一致。總結來說,SGLT-2拮抗劑對HF患者有明顯益處,而GLP-1激動劑則無。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截至2022年11月11日在ClinicalTrials.gov上註冊的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的臨床試驗。共識別出1102個試驗,主要集中在第1、3和4期,90%為介入性試驗。大部分試驗是隨機的,但近一半未使用盲法。主要的SGLT2抑制劑包括empagliflozin、dapagliflozin和canagliflozin,合計佔75%。超過60%的試驗針對糖尿病患者,參與者超過950萬人。產業資助的試驗更可能發表結果,顯示出研究重心正從糖尿病轉向心血管和腎臟疾病。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是一種新型口服糖尿病藥物,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可能增加尿道感染風險。本研究分析100名使用SGLT2Is的糖尿病患者,發現80名女性和20名男性中,女性年齡較輕且體重指數較高。男性則有較長的糖尿病病程和更高的併發症發生率,尤其是複雜性尿道感染。結果顯示,女性的尿道感染多為無併發症,男性則需特別注意。使用SGLT2Is時應謹慎考量感染風險。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指出,糖尿病對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和結果在性別及性別認同上有顯著差異,強調理解這些差異對實現健康公平的重要性。文章聚焦於女性特有的CVD風險因素,如早期月經初潮、停經及妊娠併發症等,並提到臨床試驗對女性的代表性不足,未能充分評估性別相關的治療效果。為了改善糖尿病女性的健康,建議在篩檢和治療中納入性別特定的風險因素,並確保未來研究中有足夠的女性參與者。 PubMed DOI

第二型糖尿病(T2DM)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與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上升有關。SGLT-2抑制劑因其對T2DM的治療潛力而受到關注,並可能對心臟健康有益。本系統性回顧評估了SGLT-2抑制劑對成人T2DM患者心血管結果的影響,分析了2019年至2024年間的25項研究。結果顯示,SGLT-2抑制劑可能降低心臟衰竭住院風險,並改善其他心血管結果,對臨床實踐及高風險人群的治療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女性和種族少數群體在心臟衰竭臨床試驗中的代表性仍然不足,特別是在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 (SGLT-2) 抑制劑的試驗中。分析2018至2024年間的43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參與者中只有35.6%是女性,且專注於射血分數降低型心臟衰竭的研究中女性比例更低。雖然有些進展,但整體上這些群體的代表性仍需改善,作者呼籲加強數據報告並解決入組障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07至2024年間隨機對照試驗中女性在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研究的參與情況。結果顯示,女性參與的比例相對於男性有所下降。在無糖尿病及肥胖患者的試驗中,女性的代表性較好,但在專注於冠心病的研究中則顯著不足。整體來看,雖然某些領域女性的參與尚可,但在GLP-1RA的研究中,特別是冠心病方面,女性的參與趨勢令人擔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年齡和性別對三種糖尿病藥物療效的影響,包括 SGLT2 抑制劑、GLP-1 受體激動劑和 DPP4 抑制劑。主要發現顯示,年齡增長會影響 HbA1c 的降低效果,SGLT2 抑制劑在年長者中對心血管風險的減少更顯著,而 GLP-1 受體激動劑則對年輕人更有利。性別對這些藥物的療效影響不大。研究建議在開立藥物時應考慮年齡因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GLP-1受體激動劑(GLP-1RAs)對男女體重減輕的差異,分析了14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女性的體重減輕比男性顯著,平均差異為1.04公斤,整體平均減少0.88公斤。元回歸分析指出,性別差異與體重減輕有顯著關聯,特別是在肥胖治療中,差異可達4.21公斤。雖然dulaglutide和semaglutide顯示出顯著差異,但exenatide則無此情況。總體而言,女性在GLP-1RAs治療中減重效果較男性明顯。 PubMed DOI

雖然SGLT2抑制劑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臟和腎臟有明顯好處,但實際使用率仍偏低,特別是在女性、少數族群和經濟較弱勢者中。這些族群在臨床試驗中代表性不足,可能導致健康差距擴大。本文探討造成處方落差的原因、健康影響,並介紹提升藥物可近性和使用率的新策略。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