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大部分巴基斯坦腎臟捐贈者在捐腎後,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都沒有明顯變差。只有少數人(9%)有心理困擾,且生活不滿意的情況很少見。主要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受贈者移植失敗或過世。整體來說,捐腎對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影響不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移植是治療腎衰竭的最佳方法,但全球器官捐贈者短缺。在尼日利亞,親屬是潛在的捐贈者。研究發現,人們對腎臟捐贈、商業化和障礙有不同看法。有人偏好家庭捐贈者,有人考慮商業選項。許多人願意購買腎臟,但障礙包括年齡、健康狀況、家庭動態和誤解。參與者需要更多正確的資訊,建議加強教育、制定政策和法律來規範和促進腎臟捐贈和移植。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高血壓活體腎臟捐贈者的安全性,特別是他們在腎臟切除手術後的腎功能和蛋白尿情況。研究分析了642名高血壓捐贈者和4,848名正常血壓捐贈者的數據。結果顯示,高血壓捐贈者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低於正常血壓捐贈者,雖然他們降至臨界值以下的風險不顯著增加,但捐贈後出現蛋白尿的風險卻顯著上升。這強調了對高血壓捐贈者進行蛋白尿監測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童年時期接受腎臟替代療法(KRT)的成年人心理困擾情況,並與瑞士一般人口進行比較。研究團隊向143名參與者發送問卷,最終有80人回覆。結果顯示,這些成年人的心理困擾水平與一般人相似,但失業者的身體化和心理困擾較高,使用精神藥物者的整體困擾、抑鬱和身體化也較明顯。總體而言,研究指出這些成年人在長期內能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顯示出正面結果。 PubMed DOI

在加拿大對685名活體腎臟捐贈者的調查中,顯示他們對終身每年與醫療提供者跟進的需求強烈。捐贈者希望進行臨床評估、實驗室檢查及健康保證,並在健康問題出現時能獲得專科護理。雖然73%的受訪者在第一年後接受了跟進,且70%參加了年度檢查,但66%的人仍支持終身跟進的概念。大多數捐贈者希望獲得更多有關生活方式及長期健康的資訊,顯示他們願意參與研究。這些結果顯示,移植中心主導的長期跟進模式能有效滿足捐贈者的需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強調了對潛在活體腎臟捐贈者進行徹底評估的重要性,特別是針對有前期糖尿病的女性。研究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的醫院進行,持續六年,涵蓋114名女性捐贈者。主要發現顯示,前期糖尿病女性的BMI、血壓及腎功能均顯著較差,且不良健康結果風險更高。這強調了對這類捐贈者進行持續監測和後續護理的必要性,以保障他們的長期健康。 PubMed DOI

腎臟交換計畫(KEPs)顯著提升了活體捐贈腎臟移植(LDKT)的效果,但對捐贈者術後的生活品質影響仍不明。本研究比較724名捐贈者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HRQoL),發現捐贈後的心理與生理指標在短期內會暫時下降,但兩個月內會恢復到捐贈前的水平。KEP捐贈者在捐贈後一年報告的生活品質指數高於非KEP捐贈者。總體來看,參加KEPs不會對捐贈者的生活品質造成負面影響,支持KEPs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南韓活體腎臟捐贈者面臨的心理、社會和經濟挑戰。研究期間為2020年6月至11月,涵蓋兩家醫院的捐贈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捐贈者出於利他主義,但對健康問題有顯著擔憂。捐贈後,許多人感到健康和生活品質下降,憂鬱症狀增加。此外,34.2%的捐贈者面臨經濟和社會變化,因手術費用和保險限制而感到財務壓力。這強調了理解捐贈者挑戰的重要性,以確保他們的福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1988到2018年間,紐西蘭的生活腎臟捐贈者的健康結果,共有1,339名捐贈者參與。主要發現顯示,捐贈者腎衰竭的發生率極低,每10,000人年僅3例,10年存活率高達99%。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為每10,000人年11.6例,22%的捐贈者出現併發症,其中5%需醫療介入。整體而言,這項研究顯示紐西蘭的生活腎臟捐贈者面臨的風險相對較低,為相關決策提供了重要數據。 PubMed DOI

大多數腎臟活體捐贈者狀況都不錯,但少數人可能因受贈者過世或移植失敗,出現嚴重憂鬱或自殺念頭,尤其本身心理較脆弱或術後恢復較困難者風險更高。建議捐贈前要做心理評估,捐贈後也要定期追蹤心理健康,及早發現並協助有需要的人。 PubMed DOI

澳洲偏鄉腎臟病患發生率高,但移植機會少,主因是交通不便和醫療資源不足。調查發現,若能加強同儕支持、資訊提供、減輕經濟壓力,並讓病患更容易接受評估和拿藥,有助提升移植經驗和結果。優化這些面向,能改善偏鄉病患的移植狀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