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慢性腎臟病會讓肌肉流失、功能變差,跟粒線體功能障礙、尿毒症和發炎有關。肌肉內脂肪堆積會讓肌肉品質更差,也和胰島素阻抗、發炎有關,但它怎麼影響粒線體和能量代謝還不清楚。深入研究有助於改善CKD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如何利用電腦斷層掃描(CT)來預測非透析慢性腎病(CKD)患者的死亡率,重點在於骨骼肌面積和肌肉衰減的臨界值。研究分析了167名第3和第4期CKD患者的數據,發現肌肉衰減對死亡率的預測能力優於骨骼肌指數。最佳臨界值為女性27.56 Hounsfield單位、男性24.58 Hounsfield單位。結果顯示,肌肉脂肪變性與死亡率顯著相關,強調評估肌肉質量在這群患者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肌肉細胞在運動時釋放的信號分子稱為肌肉激素(myokines),它們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對於心臟衰竭(HF)患者來說,肌肉激素的變化與心臟的負面重塑有關。最近研究指出,慢性腎病(CKD)也會影響肌肉激素的調節,導致骨骼肌病變,並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這種肌肉激素的失調可能促成新的診斷和治療策略,透過測量肌肉激素來為CKD患者量身定制運動和藥物治療,以預防和管理心臟衰竭。本文將專注於影響心臟健康的特定肌肉激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病(CKD)兒童的身體組成,特別是骨骼肌密度(SMD)和脂肪分佈對臨床結果的影響。研究比較了32名CKD兒童與66名健康兒童,發現CKD兒童的骨骼肌面積和SMD均低於健康兒童,內臟脂肪則較高。三酸甘油脂水平被認為是低SMD的重要預測因子,而高血清白蛋白和高SMD則有助於延緩腎衰竭進展。總之,CKD兒童普遍存在骨骼肌喪失,且與較差的臨床結果相關。 PubMed DOI

線粒體在細胞能量產生中扮演關鍵角色,與糖尿病腎病(DKD)有密切關聯。研究指出,線粒體功能障礙會影響腎細胞代謝,促進DKD進展,並可能引發炎症,吸引免疫細胞進入腎臟,進一步損害腎臟。這促進了免疫代謝學的發展,將DKD視為受代謝與免疫因素影響的疾病。針對線粒體功能及免疫代謝的研究,可能有助於改善現有治療,降低DKD進展風險。總之,提升線粒體功能及理解免疫代謝學是減緩DKD進展的重要策略。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在全球日益普遍,且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CKD的一大併發症是骨骼肌萎縮,亦即肌肉衰減症,會導致肌肉力量和功能下降,影響生活品質,並增加併發症及死亡風險。肌肉萎縮源於肌肉蛋白質周轉失衡,表現為蛋白質降解增加、合成減少及再生受損。由於影響蛋白質穩態的因素繁多,開發有效療法對抗肌肉流失相當複雜。這篇綜述將探討CKD期間影響骨骼肌蛋白質周轉的細胞信號與機制。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與神經肌肉問題有關,但對最大自願力量(MVF)的影響研究不多。本研究分析了CKD進展如何影響骨骼肌質量與力量的關係,並探討肌少症及肌少症肥胖的盛行率。結果顯示,CKD G1-G3期的MVF明顯高於G4和G5期,且隨著病情惡化,MVF與肌肉質量的關聯性減弱。雖然各期肌少症的盛行率無顯著差異,但早期階段的恢復情況較好。研究強調早期康復計畫對CKD患者的重要性,以提升肌肉健康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肥胖對腎臟健康影響深遠,可能導致慢性腎病及提高死亡風險。隨著體重增加,腎小球過濾率上升,因為脂肪組織釋放促發炎因子,並引發高胰島素血症,這些都會損害腎功能。此外,腎臟對脂肪酸的攝取改變了脂質代謝,進一步加劇發炎和纖維化。研究指出,脂肪組織、大腦與腎臟之間的互動在肥胖導致的腎功能下降中扮演重要角色,顯示出肥胖與腎病之間的複雜關係,需進一步探討其機制。 PubMed DOI

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用電腦斷層(CT)檢查的腰大肌密度(PMD)和手握力有明顯關聯,但和用生物阻抗分析測得的肌肉量無關。PMD是判斷肌力低下最準的指標,顯示CT檢查的肌肉密度,特別是PMD,對評估透析病人的肌肉品質很有幫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先進MRI技術,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身體功能變差前,腿部肌肉就已出現纖維化、脂肪增加和代謝異常。這些變化可透過MRI早期偵測,未來有助醫師及早介入治療,提升病患照護品質。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和粒線體功能息息相關,粒線體受損會導致腎臟纖維化和細胞死亡,加速CKD惡化。近年研究發現,調控粒線體健康(如非編碼RNA、DNA甲基化)有機會成為新療法。本文整理粒線體在CKD中的角色,並指出未來治療的新方向。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