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AP306是一種新型口服藥,針對洗腎且高磷血症的病人,12週內降血磷效果比現有的sevelamer carbonate更好,約多20%病人能達標。主要副作用是輕到中度腹瀉,整體安全性和耐受性都不錯,有望成為更有效的降磷新選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病(CKD)面臨健康與經濟挑戰,需採取預防措施。CKD惡化可能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SHPT),使甲狀旁腺激素(PTH)升高,損害腎臟並加速透析需求。本研究探討延釋型鈣化醇(ERC)是否能降低PTH,減輕SHPT對腎臟的影響。對126名SHPT及3-4期CKD患者進行為期一年的ERC治療,結果顯示PTH顯著下降,腎功能下降速度較慢。建議進行進一步的前瞻性試驗以驗證這些結果。 PubMed DOI

血清鈣化傾向測試(T50)可能成為評估血管鈣化風險的重要工具,並在臨床試驗中作為生物標記。FRENCH試驗探討非鈣磷結合劑sevelamer carbonate對3b/4期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78名患者接受為期12週的治療,結果顯示T50與血清游離鎂、fetuin-A及碳酸氫根相關,但與磷濃度呈反比。最終發現sevelamer並未顯著改變T50,顯示其對非透析依賴型CKD患者的鈣化傾向影響有限。 PubMed DOI

原發性草酸尿症(PH)是一種影響兒童與成人的嚴重疾病,主要因草酸過量產生。近期的治療進展包括RNA抑制劑如lumasiran和nedosiran,針對草酸合成的根本原因。氯化鑭(Lanth.Carb.)作為磷酸鹽結合劑,雖能結合草酸,但因可能導致磷酸鹽耗竭而使用受限。研究人員開發了針對遠端腸道釋放Lanth.Carb.的靶向釋放膠囊,並在小型研究中顯示其能有效降低尿草酸水平,且不影響鈣、磷正常值,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潛力,值得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腎功能喪失會導致磷酸鹽水平上升,形成難以控制的正磷酸鹽平衡。身體會增加甲狀旁腺素(PTH)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以促進磷酸鹽排泄,防止血清磷酸鹽過高。然而,晚期慢性腎病(CKD)患者若攝取過多磷酸鹽,腎臟無法有效排出,會導致高磷血症,進而引發炎症、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增加死亡風險。本文探討腎臟如何處理磷酸鹽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並提供臨床工具以識別高風險患者。 PubMed DOI

本研究分析了70項隨機對照試驗,更新透析病人使用降磷藥物的證據,參與者共15,551名。結果顯示,sevelamer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sucroferric oxyhydroxide和tenapanor也有良好表現。煙酰胺的胃腸道事件風險最高,lanthanum和sucroferric oxyhydroxide則顯著降低冠狀動脈鈣化分數。使用鈣基藥物的病人血清鈣較高,iPTH較低。研究強調在臨床決策中需考量這些藥物的潛在益處與風險。研究已在PROSPERO註冊(CRD42022328388)。 PubMed DOI

歷史上,醫院藥師在血液透析病人的血磷管理中參與不多,但最近研究顯示這可能是個有效的方法。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發現,藥師介入的實驗組血磷水平顯著降低,且血鈣水平改善,對照組則無明顯變化。研究還指出,慢性腎病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居住在農村、高血壓、低教育程度和低收入職業。總體來看,藥師在醫療團隊中的角色對改善病人結果及降低醫療成本至關重要。 PubMed DOI

腎臟會靠三種鈉依賴性磷酸鹽轉運蛋白來調節體內磷酸鹽,這些蛋白會受到荷爾蒙和其他機制影響。基因突變可能導致腎結石、佝僂症或腎功能惡化。抑制這些蛋白有機會治療慢性腎臟病的高磷血症,也是未來藥物開發的重要方向。 PubMed DOI

這項初步研究發現,延釋型calcifediol(ERC)能安全提升透析末期腎臟病患者的維生素D濃度,穩定副甲狀腺激素(iPTH)水準,且不會造成高血鈣或高血磷。ERC有望幫助預防這類患者繼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惡化。 PubMed DOI

這項單一中心前瞻性研究發現,導入AI智慧腹膜透析照護計畫後,病人治療依從性明顯提升。依從性高(回報率80%以上)者,12個月後血清鈣和iPTH控制較好,但對血磷沒明顯影響。整體來說,這個計畫有助提升依從性並改善部分礦物質控制,但對長期成效還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

這份最新統合分析發現,tenapanor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病人的血清磷酸鹽,達標率也比安慰劑高。不過,tenapanor較常引起腸胃不適,特別是腹瀉。目前證據僅來自4到8週的短期研究,還需要更長期的資料來確認其療效和安全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