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美國調查發現,大多數腎臟移植病人和腎臟科醫護人員都希望能得知被拒絕的捐贈腎臟相關資訊,但多數移植中心主任不贊成通知病人。病人希望收到即時且詳細的資訊,主任們則偏好只提供有限通報,顯示雙方在資訊透明度上有明顯分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指出南韓活體腎臟捐贈者面臨的心理、社會和經濟挑戰。研究期間為2020年6月至11月,涵蓋兩家醫院的捐贈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捐贈者出於利他主義,但對健康問題有顯著擔憂。捐贈後,許多人感到健康和生活品質下降,憂鬱症狀增加。此外,34.2%的捐贈者面臨經濟和社會變化,因手術費用和保險限制而感到財務壓力。這強調了理解捐贈者挑戰的重要性,以確保他們的福祉。 PubMed DOI

這項回顧指出腎臟移植候選者的評估過程中存在顯著變異,可能影響移植效率與公平性。雖然評估中有共同元素,如篩檢感染和心臟病,但不同醫療中心的具體做法差異很大。關鍵要點包括:缺乏標準化的評估方法、禁忌症的定義不一致,以及各中心在管理轉介和決策上的差異。這強調了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標準化移植前的做法,從而減少獲取差異並改善患者結果。 PubMed DOI

一份針對歐洲腎臟科醫師的調查發現,多數醫師會為無保險移民提供透析,但很少安排腎臟移植。主要困難有語言不通、病史不完整及病患未來不確定。許多醫師不清楚官方指引,團隊壓力大,但仍認為照顧這些病患是道德責任。法律規範不一,導致照護不一致。 PubMed DOI

大多數腎臟活體捐贈者狀況都不錯,但少數人可能因受贈者過世或移植失敗,出現嚴重憂鬱或自殺念頭,尤其本身心理較脆弱或術後恢復較困難者風險更高。建議捐贈前要做心理評估,捐贈後也要定期追蹤心理健康,及早發現並協助有需要的人。 PubMed DOI

2015到2022年,美國腎臟分配政策改變後,等候移植者雖然收到器官提供的次數大增,但實際接受移植的只有約38%,有7.4%等不到就過世。雖然第一次收到器官的等待時間變短,但很多人其實多次被提供卻沒成功移植。整體來說,器官提供次數暴增,卻反映分配效率低,急需更有效的排序機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大部分巴基斯坦腎臟捐贈者在捐腎後,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都沒有明顯變差。只有少數人(9%)有心理困擾,且生活不滿意的情況很少見。主要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受贈者移植失敗或過世。整體來說,捐腎對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影響不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在俄亥俄河谷地區,年長者、黑人和使用公費保險的人,比年輕、白人和有私人保險的人,更難接受腎臟移植評估及進入等候名單。這顯示腎臟移植的機會存在明顯不平等,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改善。 PubMed DOI

針對晚期腎臟病,病人資訊常把洗腎當成預設且正面的選擇,反而把保守性腎臟管理(CKM)描述得較負面,甚至只跟臨終照護連結。這樣不平衡的資訊,可能會影響病人選擇,讓他們忽略其實CKM也可能更符合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 PubMed DOI

在美國,腎臟移植的可及性和治療結果,會受到保險類型、種族和社經地位影響。用公費保險的少數族裔、低收入或教育程度較低者,進入移植名單和移植後的結果都較差。Medicare移植後36個月就停藥物給付,導致用藥不順、排斥率升高。建議標準化轉介流程、終身藥物給付、經濟補助、獎勵公平表現及運用數位工具改善移植公平性。 PubMed DOI

澳洲偏鄉腎臟病患發生率高,但移植機會少,主因是交通不便和醫療資源不足。調查發現,若能加強同儕支持、資訊提供、減輕經濟壓力,並讓病患更容易接受評估和拿藥,有助提升移植經驗和結果。優化這些面向,能改善偏鄉病患的移植狀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