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南韓一項針對30至64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大型研究發現,收入低或收入不穩定者,五年內發展成末期腎臟病的風險較高。持續高收入則風險較低。這顯示經濟狀況和收入穩定性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健康影響很大,強調改善經濟不平等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疾病(CKD)與較低經濟地位有關聯,但關係尚不確定。透過基因數據,我們發現CKD患者高白蛋白尿水平可能導致較低收入,反之亦然。CKD影響收入,改善患者財務狀況或許需控制白蛋白尿水平。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現有腎臟健康公平研究的不足,特別是過於集中於晚期疾病,且使用區域貧困指標而非個別評估。研究分析了2011至2021年間蘇格蘭格蘭比安地區的腎臟健康數據,發現早期腎臟疾病患者的死亡率與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有顯著差異。無技能或失業家庭的死亡風險高於專業家庭,且生活在貧困環境中的人健康狀況較差。研究強調社會經濟貧困對腎臟健康的影響複雜,需更深入理解腎臟疾病的健康公平問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腎功能指標與南亞人群死亡率的關聯,發現這個族群在研究中較少被關注。分析了來自印度的9,797名參與者,結果顯示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和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與死亡風險有關。UACR ≥ 30 mg/g的盛行率為6.6%,而eGFR < 60 ml/min/1.73 m²的比例為1.6%。研究建議對南亞人群進行篩檢和干預,以降低白蛋白尿的風險,進而減少死亡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收入和就業狀況對糖尿病護理的影響,使用了健康保險索賠數據和問卷調查,地點在筑波市。共納入264名糖尿病患者(不含1型糖尿病),大多為男性和年長者。結果顯示,較高收入與更佳的糖尿病管理有關,如使用特定藥物的比例上升、健康檢查頻率增加及住院率降低。全職工作者運動量較少,但自評健康狀況卻較好。研究建議針對高風險群體進行政策干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老年人輕度至中度降低腎小管過濾率(GFR)進行調查,特別是eGFR介於45-59 ml/min/1.73 m²的慢性腎病(CKD)3A期個體。分析了2012至2017年韓國超過770萬名40歲以上參與者的數據,發現65至74歲中有10.0%,75歲以上則有16.3%屬於此範圍。研究指出,這些老年人相比於eGFR在60-89 ml/min/1.73 m²的個體,腎衰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的風險顯著提高,強調了監測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2000至2020年間,1型糖尿病(T1D)和糖尿病腎病(DN)患者的腎功能變化。研究在丹麥哥本哈根的Steno糖尿病中心進行,分析591名患者的健康紀錄,發現雖然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有所改善,但實際測量的腎小管過濾率(mGFR)卻未見好轉。男性和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死亡率高達62%。結果顯示,T1D患者的預後未見改善,顯示出需要新的治療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481名中國成人型1型糖尿病(T1DM)患者,探討腎病進展的相關因素。結果顯示,男性、病程較長、高三酸甘油脂及高收縮壓均與慢性腎病(CKD)進展風險正相關,而較低的體重指數(BMI)則為負相關因素。研究還指出,高血糖、高血壓及高尿酸血症與腎病階段有關。建議對早期T1DM患者,特別是低BMI及合併高血壓的男性,應加強監測腎功能,並考慮轉診腎臟科專家以進行干預,強調早期檢測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在糖尿病成人中,血清sKlotho濃度較高和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較低有關,但這只在同時有高血壓的人身上才明顯。高血壓會影響sKlotho和CKD的關聯,兩者有加成和交互作用。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三者間的因果關係和機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美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有越多像低收入、教育程度低、糧食不安全、沒健保等不利社會健康因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會提高,且這種影響在男性身上更明顯。 PubMed DOI

丹麥全國研究發現,約每十位成人就有一位有慢性腎臟病(CKD),新診斷患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在五年內過世。城市和鄉村的CKD發生率和結果不同,但主要跟年齡、性別有關,提醒醫療資源要依各地人口結構調整。 PubMed DOI